90年代初,中国足球请来了第一位洋帅施拉普纳,结果输给不知名小国也门导致冲击世界杯再次失利。
经过多年的实践,此后还请了霍顿、阿里汉、扬科维奇、里皮等洋帅,但他们都未能取得成功,证明中国足球想靠请洋教练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
请米卢确实冲进了世界杯,但米卢离开后国足开始越来越烂,他无法解决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
中国足球还派出健力宝队留洋巴西,确实出了一批人才,可最终还是治标不治本。
中国也几乎跟日本同一时期开始搞足球职业化,可是职业化30年来,中国足球跟日本足球的差距越来越大,日本足球的人才源源不断,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上百位球员在欧洲高水平联赛踢球,反观中国足球,后备人才不足,几乎没有留洋的球员,战绩更是天渊之别。
为什么中国和日本在足球人才的储备上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中国足球应该怎样从根源上改变自身?
所有的一切,都跟足球的普及息息相关。
中国人口很多,可是足球人口很少。
就拿我们身边的人来说,真正想从事足球行业的人,十个人中都没有一个。
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足球协会就开始提出长远发展规划和目标,计划通过青训建设和联赛改革提高足球整体水平。
到现在,50多年过去了,日本足球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亚洲他们可以说是独一档的存在,总体来说,日本足球取得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足球人才储备库上有源源不断的人才输出,他们在足球普及上做得到位,然后在其他方面也落到实际,例如对欧洲和南美先进技战术的学习和理解,包括教练员素质的全面提升,都是领先全亚洲甚至领先全球的。
根据日本足球成功的经验,以及世界足球强国的成功经验,我只需提出一招,便可从根源上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
首先这个根源就是足球的普及率,国人根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踢球,这里面的水很深,大众参与的意愿和成本极高。
普及率有多重要?大家都知道韩国的射箭是世界第一,因为他们的射箭进入了学校课堂,是必修课,他们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射箭队,并且非常重视体育特长的人才。
对此,我提议,我国的学校从小学开始,将体育课列为最重要的主科,现在的小学每个星期名义上有3次体育课,实际上这些体育课经常被语文和数学老师“借”去上了,而这些“借”出去的课,是不会再还回来的!
毛主席曾经说过——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还曾经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可见,无论干什么事业,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体育课应该是语文、数学和英语之上的第一主科才对!
而体育课上,最重要的应该就是足球,因为足球是世界第一运动。
至于乒乓球、羽毛球那些,中国人随便玩玩就能称霸,就没必要在体育课上过多学习了。
每个学校,开学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每个班级的足球队,分年龄段或者年级进行比赛,学校领导最先抓的就是这个比赛,并且对成绩优异的球队和个人颁发奖项和奖金。
体育课上,每周都进行班内分组对抗比赛,表现优异的同学,体育课积分增加,最终体育课积分优异者,可以优先选择升学加分。
每个学校选拔出至少有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代表队参加所在镇街组织的比赛,获得前两名或者前三名的球队参加更高级别的市级比赛,层层向上筛选,参加比赛者,尤其是表现优异获得奖项者,在升学加分上给予优待。
在学校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的情况下,足球人才的地位才会真正得到提高,才可能会有源源不断的真正强大的足球人才涌现。
无论是哪一个级别,只要是踢足球的,都是光荣的。
只有这种理念,在中国真正得到普及,足球才会真正的在中国得到普及。
除了校园足球之外,全国各地各级别的足球比赛也要搞起来,类似“村超”这样的比赛一定要多些,全民参与。
各级别的比赛都要有激励机制,无论校园足球还是各地各级别的比赛,都要设立各种奖项激励不同类型的足球人才,例如“最佳中场”、“最佳突破手”、“最佳盘带奖”、“最佳射手”、“金球奖”、“最佳门将”、“最佳后场球员”、“最佳定位球奖”等等。
设立这些奖项,主要是要鼓励技术型和创新型球员,只有技术提升,身体素质跟上去,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最强球员,才有可能理解并且接受运用那些最先进的足球理念。
当然,为了杜绝一些社会不良现象,那些扶持贫困儿童成为优秀足球选手的学校和单位,可以得到上级的嘉奖,并且在晋升上给予优待。
社会上,也要组织和关爱弱势群体的儿童接受足球训练的机会,让他们也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
这样,会有更多家境不好的儿童得到更好的接触足球的机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23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