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关注到,据很多车主反映,在杭州、宁波等地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在尝试进入一些酒店、建筑大厦的地下停车场时,遭遇了“劝退”或“拦截”行为,而燃油车则不受约束可以正常通行,这让很多新能源车主感觉到被区别对待了。据了解,这些酒店或商场禁止新能源汽车下地库的原因主要是出于对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担忧,认为其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因此才出此下策。那么这些酒店和商场的做法是否合法?难道以后要对燃油车和新能源实行分类管理了吗?今天兔兔就来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在说这个事之前,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就在上个月,惠州的某小区地下车库一辆新能源汽车自燃,导致大批车辆被烧毁,据说甚至小区楼体都有可能受到影响,损失上千万。
可能正是由于有了这种先例,才导致有些地区的很多酒店和商场开始禁止新能源汽车停放在地下车库,毕竟地下车库层高比较矮,消防车、救护车难以通行,而且地下车库空间密闭,一旦发生起火事件,所有车辆都会受到影响。甚至新能源汽车起火时产生的高温可能会对地下车库的建筑结构造成破坏,例如,混凝土可能会因高温而开裂、剥落,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对大厦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
因此就有很多车主觉得,既然明明知道锂电池危险,而且一旦起火又扑不灭,但是现在停在地下车库的电车却越来越多,这不就是一个个的定时炸弹吗?还有很多人提议可以效仿电动自行车禁止进入电梯,以后干脆直接禁止电动汽车停放在地下车库就好了。不过在法律的角度来说,如果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停车场,禁止新能源汽车停放肯定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是属于酒店商场所有的,那么停车场属性和规则就可以由其自行制定了。
但其实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按照现行政策,国家要求新建小区的车库必须安装充电桩或者预留充电条件,说白了也就是政策上不仅不禁止,反而还鼓励电车停在车库。但是政策上鼓励停放,一旦出事了却没人管了,就像惠州的这次事故,电车自燃所造成的损失,很大概率需要车主自行承担了,但是这么大的损失电车车主也赔偿不起啊,就只能其他车主自认倒霉了。
而且考虑到责任界定方面,由于新能源车的起火原因往往较为复杂,可能涉及车辆质量、充电设施、使用不当等多个因素,这给物业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认定带来很大困难。
那么针对燃油车和新能源实行分类管理是不是明智的做法呢?在兔兔看来,这种“一刀切”的方式肯定是不可取的,难免会让新能源车主感觉到不公平对待和歧视,如果真的想降低安全隐患,倒不如从源头抓起,例如新能源车企应加大对电池安全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有关于停车问题,可以考虑在地下车库中划分出新能源汽车专属停车区域,采用更加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如加强巡逻、安装监控摄像头等,并配备专门的充电设施和消防设备。这样既可以方便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和停放,又可以降低对其他车辆的影响。
而且话说回来,既然目前针对新能源电车是否可以停在地库国家并没有什么规定,那么就一定要有人负起责任来,不要等到起火出事只会让消费者自己承担。举个例子,假如要是电路问题就找开发商或者物业负责,如果是车的问题,那就由车企来承担,总不能都让车主背黑锅吧。不知道大家觉得有道理吗?对此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意见或看法吗?不妨留言讨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1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