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有哪些“套路”?个人信息遭泄露怎样维权?9月13日,围绕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由重庆市委网信办、市总工会、市妇联主办,江北区委网信办、江北区总工会、江北区妇联承办的“守护数字身份保护个人信息”主题发布活动在重庆举行,通过专家现场讲、群众当面问的互动形式,让个人信息保护的“小妙招”轻松掌握。
“说网络用网络,网络连着你和我,网络安全宣传周,安全知识听我来说……”当天,100余名群众现场聆听“个人信息保护”课。
不法分子窃取个人信息有这6种“套路”
“现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花样繁多、防不胜防!”重庆市公安局网安总队互联网监控中心大队长贺飞现场结合公安机关工作实际,以生动的案例剖析了犯罪分子窃取个人信息的六大“套路”。
贺飞介绍,从公安机关侦破的案件来看,不法分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主要有“骗取信息、盗窃信息、内鬼泄露、非法采集、倒卖信息、变造信息”等6种手法。
具体来看,骗取信息,即利用“地面推广”、假冒身份等手法骗取公民个人信息,如乡村地区流行的扫码送礼物、协助激活电子医保卡,以及冒充电商客服、冒充公安民警骗取个人信息等。
盗窃信息,则是在线上利用木马病毒、钓鱼网站、渗透工具、网络爬虫等黑客技术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线下通过非法入室等方式线下盗取公民个人信息。
内鬼泄露,是指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如运营商、快递、汽车4S店、房地产等企业公司内部工作人员泄露公民个人信息。
非法采集,是通过如APP、机顶盒、手机、智能手表等供应链厂商,利用其产品非法采集公民个人信息。
倒卖信息,即收买或交换公民个人信息,如利用兼职形式从社会闲散人员处收买身份证、银行卡、人脸识别等信息,或者金融、教育、房产等行业从业者违规交换内部数据。
变造信息,主要指将身份信息、购物信息等不同数据源进行碰撞,添加新标签后形成新的数据源,或者利用AI技术使用照片,生成动态人脸识别信息等。
企业收集数据绘制“用户画像”这些义务别忽视
在数字化浪潮中,企业利用用户数据绘制“用户画像”以实现精准营销已成为常态。然而,这一行为背后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不容忽视。
“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份危机’。”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莹介绍,每当我们在手机上安装APP并与之互动时,数字平台便悄然记录下我们的每一次点击、浏览、点赞、评论及购买行为。这些数字痕迹经过累积与分析,便形成了精准的“用户画像”,成为企业精准营销的依据。
面对这一现状,孙莹强调,企业在利用合法收集的个人信息及数字痕迹绘制“用户画像”时,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具体而言有哪些呢?孙莹建议,一方面企业收集个人信息时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一方面企业应提供便捷的拒绝个性化推荐选项。而最重要的是,企业应承担数据安全保障义务,遵守分类分级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肩负起社会责任,避免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
宝妈要谨慎晒娃、晒照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杨梅就妇女儿童个人信息泄露的法律风险、防范措施及维权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与分享,为现场群众代表上了一堂生动的个人信息保护课。
宝妈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娃,孩子的人像、学校班级、行程等容易被泄露;宝妈们给孩子买了不正规的低价的儿童手表,孩子的位置,人脸图像等容易被泄露;宝妈们随便参加儿童网络评选活动,大量分享、拉票,孩子和亲朋好友的信息被泄露……现场,杨梅介绍了生活中宝妈们最容易泄露自己和孩子个人信息的场景,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务必提高警惕。
针对如何有效保护个人信息,杨梅也给出了具体建议,如尽量避免发布能猜出家庭和工作地址的照片;给孩子购买儿童智能手表,一定要认准国家3C安全认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晒娃时,谨慎发布、披露儿童的正面照、视频、名字等等。
“妇女儿童的个人信息泄露后,我们该如何维权呢?”现场,女性朋友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杨梅现场解答表示,首先要固定证据,手机截图、录屏、录音及聊天记录等,并妥善保存原始载体。随后可第一时间向泄露信息的平台进行投诉,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删除敏感信息。若损失严重或怀疑涉及犯罪,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可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等渠道进行举报。
若上述途径无法解决问题,市民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泄露个人信息的责任方承担法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及赔偿损失等。在维权过程中,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或需要专业的法律支持,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0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