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车,有点意思。广汽丰田全新雷凌重拳出击,一场混动的价值之战即将打响。
作为搭载丰田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的首款车型,全新雷凌凭借“一大技术进化、三大智能升级”,不仅拥有空前高效的电混性能,更拥有业界一流的智能化配置、广汽丰田引以为傲的全球级品质、以及油电同价的超高性价比。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每一变都是惊艳之作。
那么,这款全新雷凌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让大眼我来为大家一探究竟。
电混技术的“火眼金睛”
全新雷凌搭载的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简直就是混动界的“火眼金睛”。
与上一代双擎相比,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通过对三电系统的技术革新,以及大容量动力电池的使用,实现强电机输出,在驾驶体验上无限接近纯电。
但又没有纯电和插电混动的里程焦虑和补能麻烦,把高性能和便利好用两者兼顾。
具体来看:
1.1.8L双擎系统综合功率比上一代提升了12% 2.加速性能提升了15%,零百加速进入9秒区间 3.WLTC综合工况油耗低至4L/100km 4.一箱油轻松跑过1000公里
这个车,有点东西。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技术还具备强大的全速域和全温域特点,确保车辆即使在极寒地区,依然可以保证1000+公里的续航能力。
加上丰田26年电池“0自燃、0事故”的战绩,确保了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成为目前性能最强、适用性最广、可靠性最高的顶配混动系统。
智能化配置的“如意金箍棒”
全新雷凌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就像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变化多端,应对自如。
它配备了越级的智能化装备,采用T- PILOT智能驾驶、T-SMART智能座舱、T-LINK智能互联的三大智能系统,不仅兑现了“技术平权”的承诺,也标志着广汽丰田在智能化领域的飞跃。
小编识车:全新雷凌搭载新一代丰田T-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是同级唯一标配准L3级自动驾驶级别的车型,智能水平媲美百万级豪华车。
这套系统基于125亿公里智能行驶“0事故”数据开发,通过遍布全车的高精度摄像头和雷达感应,在安全性、稳定性和普及性方面均达到业界领先水准。
同时支持远程OTA升级,可以轻松做到常用常新。
智能座舱方面,全新雷凌的T-SMART智能座舱,不仅拥有同级最大的12.3英寸数字液晶仪表、同级领先的10.25英寸中控大屏,还采用了可见即可说的T- CHAT智能语音交互,支持自定义唤醒词,一次唤醒持续聆听30秒,并能听懂普通话、粤语、中英文掺杂的指令,智能化程度完全不输新势力。
价值焕新的“筋斗云”
全新雷凌就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在A级车市场上迅速占据了有利位置。
通过全新雷凌的高价值焕新,广汽丰田推动主流市场的电动智能化普及,普惠最大多数用户实现环保智能的价值体验升级。
这不仅是广汽丰田一以贯之的企业理念,更是头部品牌的使命与担当。
小编体验:作为广汽丰田2023开年的第一款全新车型,同时也是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的首款车型,全新雷凌无论是深度电驱化的驾驶体验,普惠平权的智能科技,还是油电同价的超高性价比,都再现了在A级车细分市场的强大的竞争力。
价值之战的“齐天大圣”
在当前汽车市场价格战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广汽丰田选择打响一场价值之战,这让我想起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场景。不同的是,广汽丰田不是要颠覆现有秩序,而是要重新定义混动车型的价值标准。
小编说:广汽丰田认为,一辆好的混动车,要先进好用,性能强大,更要便利可靠。
而传统燃油车动力弱、油耗高、不环保;纯电动车性能强,但持续性差,还有无法避免的里程焦虑;而插电式混动,亏电性能差,补能麻烦,性价比低。
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针对目前这些技术痛点,以更加极致、更加智能、更加高效为目标,通过全面的技术革新,成为混动中的六边形战士。
在TNGA架构时代,双擎发动机已经拥有了超过40%的超高热效率,这样的动力系统让汉兰达这样的大型SUV,同样可以实现超越2.0T的动力响应和比肩1.5L燃油车的超低能耗。
如今,雷凌所采用的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通过三电系统有针对性的技术换代,让双擎混动技术在过去低能耗、高可靠性的基础上,实现了性能的提高,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在新能源时代,对于汽车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的新追求。
结语:混动界的“齐天大圣”
全新雷凌的重拳出击,就是广汽丰田的响亮发声。当搭载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的雷凌杀入A级车腹地,一场用技术实力说话的价值之战即将打响。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孙悟空大战二郎神的场景,双方各展神通,最终是技高一筹的孙悟空取得了胜利。
在这场混动的价值之战中,全新雷凌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卓越的性能和超高的性价比,无疑将成为混动界的“齐天大圣”。它不仅重新定义了A级混动车型的标准,更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真正物有所值的选择。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待全新雷凌在这场价值之战中的表现?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0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