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下欧美的防守吧, 如今我们是进攻方

灰鸽胡侃2024-09-12 20:45:29  48

别只看到欧美现在对我们的电动汽车各种征关税,其实,我们曾经比他们收得多。

1994年以前,我国对进口汽车的关税是180%-230%。

同样的车,在中国落地价比欧美高出3-4倍,就是这么来的。

1994年以后,为了满足加入WTO的条件,我们才开始大幅下调汽车关税,当年就降到了110%。

如果1994年买过进口车的人应该有这个印象,比之前一下子便宜了不少。

之后每年都有不同幅度的下调,2002年加入WTO的时候是43.8%,到2006年下调到25%以后就一直维持至今了。

12年的时间,从最高230%下调到25%,中国为了加入自由贸易的世界阵营,做出的决心是巨大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汽车关税反映了国与国之间汽车工业的竞争能力,税率高的往往处于防守状态,反之,税率低的就是进攻状态。

按照这个逻辑,燃油汽车时代就是欧美全面进攻的时候,而我们一直都在防守,这也比较符合事实。

然而到了电动车时代后,我们弯道超车了,放眼全球,真正能在电动汽车上与中国一较高下的也就只有美国的特斯拉了。

这种情况下,中国电动汽车就成了进攻方,轮到我们疯狂输出了,欧美的位置就反过来成了挨打的防守方,自然就要在进口关税上做文章。

只是,欧洲和美国做的文章又各有各的特色。

美国是没有理由,我就是摆明了搞你,一下子提高到100%,跟抡大棒一样

欧洲还讲点道理,说征的是临时反补贴税, 10%-40%不等,要柔和得多。

欧洲确实本来就有反补贴税这个东西,就是根据企业在国内获得的补贴来征税,获得了多少补贴,就征多少税。

而且,还把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也框进去了,显得人家是一视同仁。

当然,不管有没有道理,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护犊子”,我们曾经也干过,没什么稀奇。

80-90年代我们要不是征那么高的关税,最大限度地挡住了进口汽车的正面进攻,哪有国产品牌汽车的崛起。

我们挡住正面进攻的同时,又给欧美汽车开了侧门,他们可以拿技术来换市场,以绕开高昂的进口关税,于是各种合资汽车品牌就诞生了。

1983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是最早通过这个侧门进入中国的,北京jeep由此诞生。

1984年,德国大众联合上海汽车,于是有了桑塔纳,至于神车捷达,那是1991年才引入中国的。

之后,欧美日著名车企都以这种方式进入了中国市场,中国汽车产业也就此开始了飞速的发展。

不过,如今的情形又有些不同,欧美并非技术跟不上了,只是,中国的速度太快了。

欧美车企跟不上,只能用关税防守,给他们国内蠕动的电动车企们保留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空间。

毕竟,他们知道,一旦放开,他们是“卷”不过中国车企的。

关于美国的大棒政策,走的就是不讲理的路子,你跟他谈什么WTO规则都是没用的,就是专门针对中国的,唯一的应对策略只有反制。

倒是欧盟的反补贴税把电动车企们获得的补贴大概排了个序。

最新的欧盟征税消息显示,特斯拉获得了最低征税率,只有7.8%,也就是说,特斯拉从中国获得的补贴是最少的。

这也正常,虽然在中国生产,但毕竟是美国独资公司。

而国产电动车企们的征税率最低的是比亚迪17%,其次是吉利18.8%,然后上汽等其它车企都是35.3%。

上汽等车企税率翻倍,原因是不配合欧盟调查,也就是说,不给查账。

怎么说呢,不给查账一般有两种可能,一是不屑,二是不敢,但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想在欧洲卖,总归是绕不过别人的门槛的。

当然,关于这个事儿还没有定论,欧盟国家也不全是投赞成票的,德国、西班牙、瑞典等就表示反对,最终的结果如何,还要看10月份的欧盟国家投票。

其实,不管最终是什么结果都不重要,有进攻就有防守,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20489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