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100万, 亏成1.16万

大佛聊2024-09-08 13:12:01  120

损失近99%,这三瓜两枣和血本无归又有啥区别?收回来的钱,比某些p2p都不如。

这事发生也有好几年了,只是最近相关公司被立案,这桩旧事才又被重提起来。

2017年5月份,徐女士在某行APP上买了100万元的资管产品,另外还额外支付了1万的手续费,总共付款101万元。

该产品期限为2+1年,约定的年化收益为8%,三年下来正常利息应该有24万元。

但到2020年4月,眼见马上要到期了,却被告知产品本息无法兑付,徐女士三年间仅收到过一次1.16万元的回款。

利息不仅全泡汤了,本金还几乎都打了水漂,也还耽误了好几年时间,谁遇到了不说一句糟心。

随后徐女士就把代销银行和管理人以及融资方都给告了。

据之前的裁判文书显示,徐女士明面上买的理财产品,实际是嵌套到某私募基金上,底层资产为某影视投资计划,但因行业寒冬,产品亏损严重,以至于没钱兑付。

而该私募其实从2019年6月份开始,旗下产品就曾出现到期无法兑付的情况,接着因口罩原因,更是深陷泥潭。到2022年9月该私募就因经营异常,管理人资格被注销,其管理的基金大半在注销时就清算了,剩下8支没清算的,就包括徐女士买的那只。

而到目前为止,4年过去了,也没个解决的下文,徐女士的本金依旧没个着落。

除此之外,与徐女士有类似遭遇的还不少。

2017年,赵女士同样是在银行经理推荐下,买了其代销的某影视投资类私募基金,投进去200万,到期只收回2.3万,就这钱,还是银行退的管理费,产品本身杳无音信。

另外还有张先生,买了100万的某影视专项资产计划,这位情况稍好些,到期好歹拿回来49.75万元,但本金还是折进去了一半。

上面投资人说是在银行买的理财,其实都是买到私募资管产品,最后亏损严重,这时候找代销银行很难起到太大的作用,钱是被融资方用了,只要代销方没有虚假宣传或其它违规操作,根本拿它没办法。

对大行代销产品,也不要过度盲信一定能赚到钱。

像某大行代销的资管产品,持有好几年了,目前也回撤了25%。

要买到私募权益类的产品,一遇上踩雷,亏完都不是稀奇事。

因此在私募产品的选择上,要非常慎重。收益高对应风险高,尤其是砸钱去做风投、创投的,风格激进,押对了宝收益自然高,但押错了却很有可能血本无归。

像这两年行情不好,前面巅峰期成立的三年锁定期公募基金,都有给人整亏了50%+的,一旦到期大规模赎回,对重仓股又是个利空。大环境这样,大部分搞私募的业绩也不太行,资本收益或项目IPO回报率都不理想,市场无赚钱效应,又哪来的收益给到投资人。

大家赚钱都不容易,为避免被人家合法的财富“再分配”,大部分人还是尽量少去碰那些高风险类的产品,这年头很少人会因为通胀而破产,反而可能会因被忽悠去瞎折腾损失惨重,目前这环境,还是要以求稳为主!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9124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