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令人震惊的消息:国内众多知名的啤酒企业被外资控股、注资,食用油品牌也大多被外资掌控,甚至连一些食品企业也难逃此命运。
曾经,哈尔滨啤酒的豪爽、乌苏啤酒的浓烈、重庆山城啤酒的地道,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如今它们背后的掌控者已不再是本土企业。雪津啤酒、唐山啤酒等也纷纷易主,青岛啤酒这样的老牌国货,也被外资持有了相当大的股份。
如今,就连在食用油领域,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本土企业鲁花也迎来了金龙鱼及关联方的增资持股。我们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食用油品牌,很多都有着外资的背景。而本土稍有知名度的福临门和道道全,在众多外资品牌的包围下,坚守阵地实属不易。
再看看肉类加工行业,双汇火腿被美国控股 70%,还有不少养猪企业也有外企注资控股的影子。
这些企业的行为究竟是出于何种目的?引进国际资本,真的能让产品走向世界,让公司发展壮大吗?恐怕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我们从未听闻欧美、日本等国家轻易将自己的饮食品牌交由外国公司控制。
或许,一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希望借助外资的力量突破困境。但过度依赖外资,可能会导致本土品牌的特色逐渐消失,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受到外资的影响,不再完全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
外资的介入,也可能对国内的产业安全和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当我们的饮食产业被外资大面积控制时,产品质量、价格以及市场供应的稳定性都可能受到影响。
保护本土品牌,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味觉记忆,更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和经济独立性的需要。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本土企业能够坚守初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自强,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符合国人需求的优质产品,而不是在资本的浪潮中迷失方向,让我们的饮食产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也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引导,制定合理的政策,为本土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民族品牌能够茁壮成长,重新夺回属于我们自己的市场。
不知道未来的餐桌,是否还能有纯粹的“中国味道”,这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90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