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日本都被认为是美国在亚洲的“小弟”,除了美国军事实力强大以外,还有作为二战失败国的日本有太多黑历史,所以一些日本人也认为,美国可以在这上面对日本施行各种压制,而这也算是日本近几十年来“屈服”美国的原因。
因此无论是在5g领域,还是其他方面,日本都甘心做了美国想要打压中国新兴领域的跟班,不过最近日本知名媒体《经济新闻》近期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美国七成车载电池依赖中国进口》,在这篇文章中日媒罕见的没有完全站在美国的角度,而是相对客观的分析,美国政府在面对中国崛起的背景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试图在高科技领域脱钩并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然而,尽管出台了《芯片与科学法》和《通胀削减法案》这样的政策,实际效果却未能达到预期,尤其是在电动汽车电池和半导体制造领域。
拜登政府的产业政策核心理念是通过巨额补贴推动国内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半导体和电动汽车领域。2022年出台的《芯片与科学法》和《通胀削减法案》是这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图通过5000亿美元的预算,扶持美国本土产业。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有企业表达了投资意向,但实际生产却未能如期进行。
电动汽车电池是未来交通发展的核心,而美国在这一领域依然高度依赖中国。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美国用于制造电动汽车和蓄电池的锂电池进口额中,有70%来自中国。
这一比例与2023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显示出美国在减少对中国依赖方面的困难。尽管拜登政府试图通过补贴推动电动汽车产业,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福特公司和LG集团的项目缩减或延期表明,美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进展缓慢。此外,美国电动汽车市场的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无法与中国竞争。
在半导体领域,美国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台积电和英特尔的项目均因各种原因推迟,而人才短缺成为制约美国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芯片与科学法》虽然为这些项目提供了支持,但由于人才的匮乏,这些项目的实际实施仍然充满挑战。
拜登政府推动的供应链脱钩政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尽管出台了相关政策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数据显示,美国对中国的电池进口并未减少,反而在增加。此外,太阳能电池板的国产计划也屡次推迟,使得美国不得不依赖从东南亚进口的产品。而这些产品中,许多实际上是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的迂回出口规避关税而来。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芯片与科学法》和《通胀削减法案》的支持力度不足以使美国彻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松下能源北美公司负责人艾伦·斯旺就指出,中国在电池供应链方面已经领先了10年,美国难以轻易赶超。
尽管美国政府在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努力的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电动汽车电池和半导体领域的高科技供应链依然高度依赖中国,而美国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实现供应链的独立。
在电动汽车领域,美国不仅面临着内部供应链的挑战,还要在国际市场上与中国竞争。中国不仅在电池生产上占据优势,而且在整车制造方面也展现了强劲的实力。近年来,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相比之下,美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在价格、技术和供应链稳定性上都面临较大挑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9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