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自2006年销量达到122.4万辆,成为车市年度销冠后,便稳坐榜首18年。但如今,王冠已经不稳了。
虽然上汽集团当下仍是行业销售冠军,但“中国最大汽车集团”的头衔随时面临易主的风险。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已连续两个月实现对上汽集团的销量反超,令业界瞩目。更值得注意的是,此消彼长的趋势似乎已难以逆转。
市场格局的重塑,不仅仅是销量排名的变化,更是消费者需求、行业趋势乃至全球汽车产业生态的深刻变革。
新王呼之欲出,老王怎么办?
01
从领跑者到追赶者
据上汽集团2024年半年度报告,1-6月公司实现整车批售182.7万辆,终端交付量211.5万辆。尽管这一数字仍使其位列销售榜单第一,但背后的隐忧却不容忽视。比亚迪作为“亚军”,上半年销量已达到160.7万辆,与上汽集团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除此之外,上汽集团的销量已连续两个月被比亚迪反超。今年7月,上汽集团批发销量为25.15万辆,同比下滑37.16%,而同期比亚迪的销量则达到34.24万辆,同比增长30.60%。
上汽集团销量下滑幅度与比亚迪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市场力量的悄然转移。当然也有舆论认为,目前上汽集团仍是销量第一,此时担心也许为时尚早,但如果将时间回溯,那么严峻的形势更为凸显。
2018年,彼时的上汽集团销量突破700万辆大关,全年销量为705.2万辆,迎来高峰期,而当时比亚迪新车销量才52万辆,不足上汽集团的十分之一。
2023年,上汽集团销量降至502.1万辆,整体销量已连续5年下滑,连续第6年没有完成年度销量目标。同期比亚迪则增至302.4万辆,同比增长62.30%。比亚迪与上汽集团的距离已从之前的相差九成到如今的不足四成。
市值方面,如今的比亚迪则远远超过上汽集团,是上汽集团的4.6倍。截至2024年7月8日收盘,比亚迪市值高达7127亿元,在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上高居第三位。上汽集团则只有1549亿元,只排在第22位。
在营收表现上,比亚迪也在逐渐拉开与上汽集团的距离。从比亚迪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报告来看,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3011.27亿元,同比增长15.76%;净利润136.31亿元,同比增长24.44%;扣非净利润为123.15亿元,同比增长27.03%。上汽集团发布2024年中报显示,上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47亿元,同比下滑12.82%;净利润66.28亿元,同比下滑6.45%;扣非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下滑82.00%。
02
“拳头”软了以后
长期以来,上汽集团的销量保证主要依赖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这“三个拳头”。这些合资品牌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成熟的产品技术和广泛的市场网络,为上汽集团贡献了巨大的销量和利润。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传统燃油品牌优势逐渐减弱,上汽集团曾经的“三个拳头”在新能源转型上显得步履蹒跚,产品线更新速度不及市场变化,加之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等多重因素影响,整体陷入销量下滑、市场份额被蚕食的困境。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分别为206.5万辆、197万辆、207.2万辆,合计610.7万辆,占上汽集团当年总销量的86.6%。到2023年,曾经的销量“拳头”集体走入历史低谷,分别为121.5万辆、100.1万辆、140.3万辆,对比2018年,销量缩水了41%、49.2%、32.3%。而且在“以价换量”的策略下,三家合资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8%,比2022年减少了91.6亿元。
颓势持续到了今年。2024年1-7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为59.3万辆,同比下滑1.53%;上汽通用表现更为低迷,同期销量为24.1万辆,下滑55.14%;尽管上汽通用五菱凭借宏光MINI EV等微型电动车在新能源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但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其后续增长动力显露不足。上汽通用五菱同期累计销量64.6万辆,同比仅增长2.31%。
面对这一局面,上汽集团不得不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力。新的“三个拳头”——新能源、出海和自主品牌成为上汽集团新的战略方向。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在新能源领域,上汽集团虽然投入了大量资源和技术力量,但转型速度仍显缓慢,与比亚迪等竞争对手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具体来看,新能源转型缓慢主要体现在技术储备和市场推广两个方面。尽管上汽集团已经推出了多款新能源车型,但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方面仍与行业领先企业存在差距。
而出海战略则面临着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海外市场终端交付量达到54.8万辆。而在上汽的海外市场中,欧洲市场的分量相当重要。
今年上半年,MG 品牌在欧洲市场终端交付量超12万辆,从全年维度来看,欧洲市场已经达到20万辆的规模。在欧盟开始对来自中国制造的电动车提高关税之后,7月份中国对欧洲出口的电动车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来自全球知名咨询公司Dataforce的数据显示,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注册量相比于6月份大幅下降了约45%。其中,MG品牌销量下降了20%。对于上汽集团来说,接下来如何保证欧洲市场体量、具备更强的全球竞争力和风险应对能力尤为重要。
自主品牌方面,虽然上汽乘用车等品牌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在产品差异化、品质提升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同时也要应对品牌认知度不高、销售渠道不完善等诸多挑战,目前仍存在后劲不足的风险。1-7月,上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38.5万辆,同比下滑20.19%。其中荣威品牌累计销量为7.24万辆,同比下滑12.68%。
03
大换血
上汽集团已经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我革新才能稳固市场地位,所以启动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动刀换血”。这一轮人事调整不仅涉及范围广、力度大,而且目标明确、指向清晰,旨在通过引入新鲜血液、优化管理结构等方式,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2024年7月10日,上汽集团董事会宣布选举王晓秋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并聘任贾健旭担任公司总裁。这一人事变动标志着上汽集团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王晓秋作为上汽集团的资深高管和开拓者,在多个关键岗位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资源。他的接任无疑将为上汽集团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方向。而贾健旭作为上汽大众总经理的晋升则体现了上汽集团对新能源和海外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期待。
2024年8月9日,上汽通用汽车宣布了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关键岗位的人事变动:卢晓接替庄菁雄,担任上汽通用汽车总经理;薛海涛接任陆一,担任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王从鹤接替卢晓,担任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执行副总经理;蔡宾再度回归上汽通用汽车,任党委书记。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2月陈贤章调任上汽集团副总经济师、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原延锋总经理贾健旭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一职后,上汽集团内部先后公布了超过10次的人事变动。变动覆盖整个集团,从上汽集团换帅,上汽集团副总裁更替、再到旗下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华域汽车、上汽变速器等一把手全面变动。
上汽集团的新一轮管理层调整,不仅仅是人事上的变动,更是战略思维和经营理念的更新。上汽集团“动刀”的整体思路是将具有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技术背景的专业人才引入管理层,为集团带来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思维。一些在传统燃油车市场取得辉煌成就但未能适应新能源汽车市场变化的老将也逐渐淡出了管理层。
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上汽集团明确了战略转型的方向:一是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二是深化自主品牌建设,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和多元化发展路径;三是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实现全球化布局。
上汽集团也没有忽视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转型升级。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技术含量和降低成本等方式,努力保持传统燃油车业务的盈利能力,为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为了更好地执行战略转型计划,上汽集团还进行了组织优化和流程再造。通过精简机构、优化流程、强化协同等方式,提升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日前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正计划将旗下智己、飞凡两个品牌的研发业务统一并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包括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底盘等技术项目,由研发总院统筹。有知情人士表示:“智己的‘固态电池’和飞凡的‘换电技术’,以及增程开发项目被上汽研发总院设为优先级,从而扩大开发规模,实现技术降本。”
上汽集团的王冠还能戴多久?《企业观察报》将予以持续观察。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号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7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