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江大学成功中标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服油化海南高密度复合盐和配套缓蚀剂采购”项目,中标金额94611001.50元,创造了学校单项技术服务合同金额新的纪录,树立了成果转移转化新的标杆。
图源:长江大学视频号
本次中标项目中的高密度复合盐完井液是长江大学承接科研项目《陵水25-1深水高温高压气田完井液与储层保护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具有密度高、无固相、腐蚀小、高低温性能稳定、储保效果好的特点。
本次中标项目由学校国家级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湖北长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竞标获得。党委常委、副校长江厚顺高度肯定了该项目,指出本次中标项目是学校有组织开展科学研究、有组织开展成果转化、有组织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具有里程碑意义。
石油工程学院胡友林副教授是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研究有没有用、成果是否有创新由生产企业说了算。”胡友林表示,高密度复合盐完井液突破了深水高温高压条件下完井过程中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的目标,今后科研团队将以更多的技术与产品来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化工学院是该项目的参与单位之一,该院院长颜学敏表示,近年来化工学院紧密围绕一流学科建设,以平台建设为载体,聚焦油田重大需求,依托油田化学科研优势,组建了一批科研团队,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团队建设,与石油工程学院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油田生产中的关键难题,在科研上全面精准发力。
石油工程学院是该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该院院长宇波表示,一直以来,石油工程学院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中心,持续推进“大平台”建设、“大人才”引育,力争在“大项目”上取得新进展,获得“大成果”。后续,石油工程学院还将在人才引进、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全面发力,落实“六大行动”,实现“六个倍增”,在建设一流学科中取得新突破。
科技报国,是长江大学一代代石油人的坚定信念。
经过多年技术创新,学校在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石油仪表等领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先后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单位进行了广泛的校企科技攻关合作。石油学科的教授、博士们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事业”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追求。
提高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效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需要奋力攻克“卡脖子”的技术瓶颈。对此,长江大学主动走出去,联合石油企业,开出问题清单,以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产业需求在哪儿,科研方向就在哪儿!”在解决一个个油气田开采的具体难题的同时,学校涌现出很多科研成果:研发的数字岩芯扫描仪器系列产品在与德国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胜出,常年占有国内该领域90%以上的市场;油田化学系列产品10多年来一直应用于海上石油钻探;石油仪表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油田生产现场……
国家需要就是攻关指向。近年来,长江大学聚焦国家能源、农业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方面彰显大学使命,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坚持“产学研用”,长江大学一批批成果走出书斋,落地实际;一代代长大人谱写着科技为民、科学报国的生动诗篇。目前,学校已与国内55家大型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和160个县级以上政府、地方企业建立了校企(地)合作关系,是全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单位,湖北省石油学科研究生创新基地,为地方和企业发展装上了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未来,长江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坚持“让科研成果向大地深扎根”,为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让越来越多科技成果能应用到国家重点产业中,努力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6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