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鱼的“水逆”,还未结束。
2021年1月,金龙鱼股价冲破145元/股,市值达到7872亿。
无数投资者欢呼雀跃,部分媒体更是将其看作是继贵州茅台、海天味业、农夫山泉后的第四大“神水”。
然而,疯狂过后,金龙鱼露出了它的“底色”——吃干榨净的食用油生意,显然不能和白酒、饮用水相提并论,跟酱油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过去的2023年,贵州茅台、农夫山泉和海天味业的毛利率分别为91.96%、59.55%和37.31%,而金龙鱼仅为4.83%;而从业绩来看,金龙鱼的业绩也并不优秀,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095亿,同比下滑7.78%;实现净利润10.97亿,同比增长13.57%。
“油茅”神话的不攻自破,连带着让股价也一起崩盘了。截至9月2日收盘,金龙鱼股价报收25.51元/股,总市值为1383亿。和2021年的最高点145元/股相比,金龙鱼如今的股价已经跌去了超过八成,市值则缩水约6400亿。
很显然,市场对于食用油这样的“苦生意”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无论是从业绩还是股价来考虑,金龙鱼都亟需寻找一个“新故事”。
亮点不足
用亮点不足来形容金龙鱼的业务,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根据财报显示,金龙鱼的主营业务有三项:厨房食品业务、饲料原料业务及油脂科技业务。
在开头的内容中提到,金龙鱼做的是“吃干榨净”的生意,这并不假。简单来说,大豆、玉米、水稻等农产品原材料会经过三道工序——初加工,产出豆粕、麦麸、米糠,做成饲料原料;上一阶段产出的毛油、糙米、净麦通过精加工产出食用油、大米、面粉,即主营业务之一的厨房食品业务;最后一个阶段,已经成为“残渣”的废白土、皂角、脂肪酸则会被收回做成日化用品。
资源利用率这么高,为什么还说毫无“看点”呢?因为这种生意基本上只是原料加工,不但利润率低,而且容易被原料价格“裹挟”。
先来看利润率方面,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毛利率分别为6.86%和1.01%,389.66亿的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业务,主营利润却只有3.95亿,可能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亏损了。受到业务属性的影响,金龙鱼自身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并不高,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的毛利率为4.9%,净利率则只有0.94%,连1%都不到。这也导致金龙鱼在上半年1095亿营收的情况下,净利润却不到11亿。
再看被原料价格方面,金龙鱼三大业务的原材料大豆、水稻、小麦、棕榈及月桂酸油、其他油籽加工品等农产品,这些农副产品的价格并不稳定,大涨大跌已是常态。以重要原材料大豆为例,据媒体统计,2020年中至2021年春节,国内大豆价格从680美元/吨涨至900美元/吨,涨幅超过30%。豆油价格从6000元/吨涨至11000元,涨幅83.3%,菜油从7000元/吨涨至12000元/吨,涨幅71.43%。
受到原材料价格的影响,2021年金龙鱼的毛利率直接从上一年的11.01%下跌至8.18%,2022年进一步下跌5.68%;净利率则从3.37%下降至1.98%再下降至1.21%,本来金龙鱼的利润率数据已经不高,在原料涨价后更是让人感觉稍有不慎就会亏损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般情况下,如果原料涨价,那么产品跟随涨价即可,但在食用油市场却没有这个说法。食用油是高度刚需的产品,和糖、盐等必需品一样受到国家管制,价格不能随意调整,所以金龙鱼想要向上调价并没有那么容易;此外,食用油市场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由于产品之间同质化严重,品牌对产品的影响力又不是太高,这导致了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变动极其敏感,金龙鱼也不敢随意涨价。
各种“特点”汇聚,让金龙鱼的食用油生意显得更为没有吸引力。对于金龙鱼而言,开拓新业务成了必选项,但这个必选项金龙鱼做得并不好。
“新故事”没那么好讲
受业务属性的限制,金龙鱼如果想要打破困境,那么必须找到“新故事”。
实际上,金龙鱼很早就已经在行动。据报道,近年来金龙鱼在业务多元化上动作频频,尤其是在调味品上的布局。
具体操作上,根据媒体统计,金龙鱼于2015年引入台湾老字号酱油品牌“丸庄”,并投资1.25亿美元在江苏成立了丸庄益海嘉里(泰州)食品工业有限公司。2019年10月,丸庄酱油产品正式上市;2019年9月,金龙鱼收购了山西梁汾醋业有限公司;2021年6月,金龙鱼增资入股广东广味源食品有限公司,并将该公司更名为金龙鱼金厨(广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可以看到,金龙鱼在调味品的布局上也确实投入了不少,反馈到财报上,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商誉值高达59.66亿。
不过,所谓“隔行如隔山”,金龙鱼想要切入其他调味品市场并不容易,在头部品牌如海天、千禾、厨邦等品牌已经占据了消费者心智的情况下,金龙鱼想要抢占市场难度颇大。从营收占比来看,虽然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今年上半年金龙鱼的“其他”产品营收只有8.383亿,占营收的比例只有0.77%,虽然跟去年同期的7.25亿、061%的营收占比相比有所提升,但整体发展十分缓慢,距离成为第二增长曲线还很远。
除了切入调味品领域之外,金龙鱼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新故事,那就是——中央厨房。
据报道,早在2018年,金龙鱼便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丰厨(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布局中央厨房业务,以自用生产+对外出租的双模式实现盈利方式的多种多样;而截至2022年底,金龙鱼共有75个已投产生产基地,米面产能进一步增加,杭州、周口及重庆中央厨房项目已投产。兴平、沈阳和廊坊的央厨项目预计2023年将建成投产。可以看到,金龙鱼的中央厨房业务发展还算平稳。
不过,目前中央厨房市场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6.9万余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仅2021年我国预制菜相关企业的新增注册就近4000家。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预制菜也难免会成为另一个“苦生意”,对金龙鱼的帮助或许不会太大。
从目前来看,深陷困境的金龙鱼,亟需寻找一个食用油以外的“新故事”,但无论是调味品还是中央厨房,“新故事”都没那么好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59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