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英伟达和AMD是市面上最好的显卡供应商,但要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绝非易事。与过去不同,2024年这两家公司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我们挑选品牌不再像简单数钱那么简单。
有外媒研究了AMD和英伟达本代发布的每款显卡,不仅对比了它们的基本性能,还评估了DLSS、FSR等功能、光追性能以及VRAM在现代游戏中的运行情况。
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2024年英伟达和AMD的基本情况。两者均已拥有成熟的产品线,预计年内不会再有新品发布。我们期待在年底和明年初,英伟达和AMD将推出下一代显卡。
英伟达采用AdaLovelaceGPU,也就是RTX40系列显卡,总共有10款产品,但严格来说,只有8款属于英伟达当前产品线。其中有:
RTX4090系列
RTX4080超级
RTX4080(停产)
RTX4070Ti超级
RTX4070Ti(停产)
RTX4070系列
RTX4060Ti16GB
RTX4060Ti8GB
RTX4060系列
缺席的两款GPU是RTX4070Ti和RTX4080,它们已被Super刷新版取代。RTX4070是唯一一款既有Super刷新版又与新款共存的GPU。尽管RTX4080和RTX4070Ti已技术上停产,但在本文写作时,你仍能在部分渠道找到库存。
除了Super刷新版外,英伟达产品线中的另一个奇特之处在于RTX4060Ti。英伟达销售两种版本的GPU,一种是8GB,另一种是16GB。它们是完全相同的显卡,只是内存容量不同。
相比之下,AMD的阵容较小,仅有7款GPU,且无任何Super刷新版。以下是AMDRDNA3系列的概览:
RX7900XTX
RX7900XT
RX7900GRE
RX7800XT
RX7700XT
RX7600XT
RX7600型
如果你坚持某个特定品牌,不一定总能找到相应性能等级的替代品。例如,RTX4060Ti比RX7600XT更强,而RX7700XT又比前者更强。
价格和上市时间
直接对比AMD和英伟达当前GPU的官方标价并无太大意义,因为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推进,价格变动使得部分GPU间形成更直接的竞争。以下是各款当前一代GPU发布时的售价:
RTX4090—2000美元
RTX4080—1130美元
RX7900XTX—930美元
RTX4070Ti—800美元
RX7900XT—700美元
RTX4070—600美元
RX7900GRE—550美元
RTX4070—540美元
RX7800XT—500美元
RTX4060Ti16GB—450美元
RX7700XT—400美元
RTX4060Ti8GB—400美元
RX7600XT—330美元
RTX4060—300美元
RX7600—270美元
从中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总体趋势:
一是AMDGPU通常定价更低。例如,RX7600不仅是当前产品线中最经济实惠的选择,而像RX7800XT这样的型号,其价格也略低于与之竞争的RTX4070。
二,除一款GPU外,所有列出的GPU均在各大线上零售商处有售,或以原价,或低于原价。例外的是RTX4090,由于AI领域的蓬勃发展导致其供不应求,即使在今天,也很难找到低于$2,000的RTX4090。目前并不是入手RTX4090的最佳时机,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是。
三,即使撇开RTX4090的特殊情况,AMD在定价策略上依然占据明显优势。英伟达的产品线在400600区间内存在较多细分市场,而AMD在此价位段则拥有更为精简、性能阶梯分明的产品阵容。在高端市场,英伟达的GPU大多仍维持原价,主要依赖Super刷新版支撑,而AMD的选项价格已逐步下降。
性能
自4K起,英伟达在高端性能较量中明显占据上风。RTX4090的GPU威力无人能敌,使得英伟达一骑绝尘。在高端市场,RTX4080Super力压AMD的直接竞品,但在1000美元以下区间,AMD则占据优势。例如,RX7900XT虽然售价比RTX4070TiSuper低100美元,却展现出更强性能。
这种趋势在1440p分辨率下延续,尤其体现在RX7900GRE上。它以低于RTX4070Super50美元的价格胜出,并在同一价位显著优于RTX4070。类似地,RX7800XT在比RTX4070便宜约50美元的情况下,性能略占优。
尽管光线追踪是英伟达的传统强项,但在非光线追踪游戏中,AMD的竞品通常能以相同价格提供更佳性能。
不过,在1080p分辨率下,情况出现了反转,这在考虑到英伟达RTX4060等卡表现平淡后显得尤为意外。相较于RTX7700Ti,RX4060XT是个不错选择,但在更低端,RX7600,特别是RX7600XT并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此时,英伟达的RTX4060和RTX4060Ti为1080p游戏玩家提供了更均衡的选择。
综观整体性能,AMD在高端1080p游戏和低端4K游戏之间提供了更强劲的表现。英伟达则在整体上提供了更高的峰值性能,并在产品线底部提供了更高的性价比。然而,除了性能考量外,还有诸多其他因素需要关注。
就以上而言,AMD凭借更出色的总体性能胜出。
光线追踪
自从2018年发布RTXGPU以来,英伟达一直是光线追踪领域的领头羊,不过如今AMD正步步紧逼。一个关键原因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游戏对光线追踪的需求降低,比如《生化危机4》,AMD的GPU在其中表现出色,远超过去几年的水准。
外媒测试的数据显示,在《归来》和《生化危机4》这类对光线追踪要求较低的游戏中,尽管定价相同,RX7900GRE在开启光线追踪后仍能超越RTX4070。
在对光线追踪要求极高的游戏中,英伟达依然一枝独秀。如前文所述,RX7900GRE在整体上比RTX4070快约16%,这一平均值已计入了光线追踪测试结果。尽管拥有显著优势,但在《赛博朋克2077》中,英伟达仍遥遥领先。
对比RTX4070TiSuper与RX7900XT,英伟达在光线追踪方面的优势依旧明显。这两款卡在要求较低的游戏中互有胜负,但在《赛博朋克2077》中,英伟达继续保持巨大领先。
虽然AMD在某些光线追踪游戏中颇具竞争力,但英伟达仍在这一领域占据上风。通常情况下,开启光线追踪会对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诸如《赛博朋克2077》、《艾伦威克2》和《传送门》等RTX版游戏因运用复杂精细的光照技术而呈现出令人惊叹的画面效果,而英伟达在应对这类高负载场景时的高温控制更胜一筹。
DLSS和FSR
评判GPU优劣的一项重要标准是其附加功能,近年来,AMD与英伟达都在芯片之外的软件层面加大了投资。对于AMD来说,焦点是FidelityFX超分辨率(FSR),而英伟达则主推深度学习超级采样(DLSS)。两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
首先看AMD的FSR,其核心包含两部分:一是升级功能,适用于任何GPU,通过以较低分辨率渲染游戏来提升性能;二是FSR3,新增了帧生成,比较连续两帧并生成中间帧以提高帧率,目前仅少量游戏支持。
FSR的一大优点在于其兼容性广泛,不仅适用于AMDGPU,也支持英伟达和Intel的产品。然而,其视觉效果并非总是最佳,如在《地平线:西之绝境》中,相较于DLSS,FSR的画面更为柔和,特别是在Aloy的头发和周围植被的呈现上。
另一不足之处在于FSR3的帧生成功能虽有潜力,但目前支持的游戏屈指可数,尽管《赛博朋克2077》《战锤40K:暗潮》等游戏承诺将加入该功能,但尚未得到更新。
转向英伟达的DLSS,其包含超分辨率、光线重建及帧生成三大模块,全部基于AI技术,并需在RTXGPU的专用加速器上运行。对比FSR,DLSS在《霍格沃茨之遗》等游戏中展现出更强的细节保留能力,稳定性也更佳,尤其在处理细微处的重影和闪烁问题时优于FSR。
DLSS的超分辨率和光线重建适用于所有RTXGPU,而帧生成则专为最新的RTX40系列设计。虽然在效果上略胜FSR3,但二者差距不大。真正使英伟达脱颖而出的是DLSS3被广泛应用到众多游戏如《艾伦威克2》《赛博朋克2077》和《Remnant2》中。
自DLSS面世以来,英伟达在功能层面始终保持对AMD的领先,至今依然如此。DLSS不仅是选购英伟达GPU的关键理由之一,更是确保《艾伦威克2》、《赛博朋克2077》等游戏在苛刻的光线追踪模式下顺畅运行的关键技术支撑。
软件和驱动程序
在驱动支持方面,AMD与英伟达并无明显优劣之分。过去两者在驱动发布中偶有问题,但都能迅速应对。双方亦常在新游戏发布时同步更新驱动。若要单拎某款游戏或驱动版本较量,或许能找到一时的胜者,但整体来看,AMD与英伟达在驱动质量和更新支持上旗鼓相当。
至于软件方面,英伟达曾一度大幅领先,但随着新应用的推出,局面发生改变。如今的英伟达统一应用整合了驱动、推荐设置、游戏录制及诸如英伟达Broadcast、ICAT等附加应用。其中涵盖了标准功能如截图、Shadowplay录屏及即时回放,更有Freestyle提供的独特功能,如利用RTXGPU实现RTX动态活力和RTXHDR,以AI技术提升游戏视觉效果。
与旧版GeForceExperience不同,使用新款英伟达应用无需注册账户即可享用所有功能,这一改进极大地拉近了英伟达与AMD在软件层面的距离。
AMD的RadeonSoftware同样具备强大的功能集,涵盖即时回放、截图与录屏、性能监控、图形设置、流媒体直播以及GPU超频等,与GeForceExperience相似。除此之外,RadeonSoftware还提供了IntegerScaling以优化复古游戏在现代显示器上的显示效果,以及AMDLink,允许用户或朋友远程连接PC至各种设备。所有AMD游戏技术,如FreeSync、RadeonChill和RadeonAnti-Lag等,均可通过RadeonSoftware进行管理。
尽管AMD在近几年凭借RadeonSoftware取得显著进步,但英伟达的新应用使其迎头赶上。如今,无论选择AMD还是英伟达,用户在软件体验上都能获得高质量且全面的服务,难分伯仲。
GPU
除台式机显卡外,英伟达与AMD也涉足移动GPU领域,但市面上搭载英伟达显卡的笔记本电脑更为常见。类似英特尔与AMD在CPU市场的格局,英伟达在移动GPU市场占有率更高,常见的搭配是英伟达显卡配英特尔处理器的笔记本。
对于AMD与英伟达移动GPU的性能对比,难以一概而论。例如,华硕ROGStrixG15中的RX6800M在性能上超越了微星GS66Stealth中的RTX3080,但这主要是因为后者并未采用满功耗的RTX3080且散热系统较弱。因此,断言AMD更适合移动显卡并不准确,实际表现远比单纯比较原始性能复杂。
移动显卡与桌面显卡不同,其功耗由笔记本厂商灵活设定。例如,微星GS66Stealth中的RTX3080功耗上限为95W,而RazerBlade3080内的同款显卡可达到105W,性能自然更优。再考虑到各品牌各异的散热方案,移动显卡间的比较变得错综复杂。
面对移动GPU,个体笔记本评测至关重要。确实,显卡型号间存在性能差异,如RX6800M优于RX6700M等。但当对比相近档次的显卡时,笔记本的整体设计对性能的影响甚至超过选用AMD还是英伟达GPU本身。
最后,别忘了DLSS和光线追踪。英伟达移动GPU同样支持这些特性,我们在桌面卡上的结论同样适用于移动平台。
写在最后
多年以来,AMD始终致力于在性能上与英伟达比肩甚至超越,RX7000系列显卡已实现这一目标。于是,关注点转向了定价与功能。在价格方面,AMD显卡普遍低于英伟达同类产品。然而,考虑到光线追踪和DLSS技术的存在,英伟达的额外花费显得物有所值。
这并不表示AMD就是次优选择。事实上,至2024年,AMD已成为多年来更具吸引力的选择。如果你追求性价比,注重最大化整体性能,且对额外功能需求不高,AMD无疑是理想之选。不过,鉴于今年众多游戏对这些特性的高度依赖,英伟达凭借其技术优势,在本次对比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