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微软和诺基亚曾笃定,苹果的iPhone一定卖不好,因为它“没有实体键盘”、“不够专业”、“得不到商业用户的信赖”。但很快乔布斯和库克就证明了,最“直觉化”的产品、能让所有人一上手就会用的产品,才是最好的设计。
是的,这是一个但凡经历的数码爱好者或许就不会感到陌生的故事。而此事所传达出,产品设计必须要直觉化、要亲民的理念,至今也依然对整个消费电子行业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颗不寻常的按键设计,让我们想起了一些亲身经历
就在日前有爆料显示,OPPO可能会在后续推出的旗舰新机Find X8系列上,加入一颗“自定义按键”。在据称是来自官方的PPT页面上,可以得知这是一颗电容式触摸键,它拥有点触、长按、滑动等多种操作模式,并且可以在游戏、拍照、相册浏览等不同场景发挥不同的功能。
乍看之下,大家是不是觉得它很有创意?但说实在的,看到这个设计我们首先想到的,倒并不是它与传言中新款iPhone上“Action Button”的相似,而是我们自己在几天前的一次经历。
当时我们正在参加一场为家中老人准备的宴席,期间有拍照的环节,自然手头的小米14 Ultra就成为了最合适的设备。一开始这台手机表现极好,用它也拍摄了不少不错的人像、合影照片。
但当我们需要出镜,手机交给他人代为拍摄时,问题几乎立刻就出现了。比如因为不熟悉两段式快门、所以压根没真正按下快门键,导致照片并未真正被记录下来;比如因为不知道侧边滚轮的用途,误触后使得曝光补偿变得过低、拍出的画面异常昏暗;比如因为不知道可以用拨杆变焦,明明握着手柄、却还是在屏幕上尝试用并不精确的双指缩放来变焦。
如果大家也有在用小米14 Ultra,看到这些操作可能就会笑话,这不就是典型没接触过、不会用吗?的确如此,但问题就在于这种“不会用”有什么不对吗。
其实没有不对。因为在如今的绝大多数的手机上,单次触摸快门键进行拍照、用屏幕滑动去调节曝光补偿、用双指缩放来变焦,已经成为了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操作习惯”。可以说小米14 Ultra拍照手柄的设计很“专业”、学会了、习惯了之后确实可以提升日常使用的效率,但这确实不等于每个人都必须要去习惯、去学习这种“并不传统”的操作逻辑。
更复杂的交互逻辑背后,是市场环境和厂商的小心思
是的,我们对于OPPO新机上或将加入的这个按键也是这样的看法。一方面,我们不否认这种设计很有创意,而且对于能一眼看懂其用法,专业的、有相关需求的摄影师和部分用户来说,它几乎可以肯定是好用、并有助益的。
但这并不等同于,这样的设计就是“主流的”、“直觉的”,以及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不需要学习就可以直接“秒懂”的。
试想一下,当OPPO在他们的新旗舰上配备这样一颗特殊的按键时,也必然会引发类似于小米拍照手柄那样,“专业用户”和“非专业用户”之间的操作习惯鸿沟问题。原因很简单,正因为它是特殊的、是其他手机上都没有的,所以这种设计注定不可能被大众快速接受,也注定会产生额外的学习成本。
那么问题就来了,站在手机厂商的角度,他们会不明白这种“独特创意”的学习成本问题吗?其实多少应该也是想得到的。毕竟只要相关厂商不将类似的设计在自家产品中进行“普及”,那么“独创性”就必然会伴随着操作习惯的门槛而生。
既然能够想得到,为什么有些手机厂商如今还要高调地做出各种“反直觉”、看起来更复杂的交互设计呢?
iPhone诞生在了好时代,但是现在时代已经变了
一方面,这多少与当今智能手机市场的大势有关,毕竟现在早已不再是那个“全民普及、全民换机”的时代了。当只有高端旗舰机成为市场中难得能够卖得好的价位段时,也就意味着厂商在设计相关产品时,一开始便不再需要考虑一些普适性的需求,而只用围绕着部分用户的喜好来做就行。
另一方面,越是奇特的、需要学习的、别家没有的功能和操作逻辑,反过来说其实也就越是会构成用户新的“使用习惯”,并成为他们换机时的某种“约束力”。说得更直白点,也就是通过这些看起来复杂的交互设计,手机厂商便可以建立起用户习惯的护城河,从而实现更高的用户黏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5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