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家的汉法辞典、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写给法国退休教师的亲笔信、中法合拍电影《风筝》的海报......
“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当前正在法国巴黎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展出。
展览由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而策划主办,包括40余件展品,以实物、文字、图片、声音与影像相结合的形式,讲述个人物品背后的两国百姓交往故事,展现中法人民的真挚情谊。
图为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钟诚,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力等在展览开幕式上剪彩。 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在日前举行的展览开幕式上,欧洲时报文化传媒集团总裁、欧洲时报社社长钟诚在致辞中表示,中法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故事数不胜数,中法两国的友爱与善意,彼此的尊敬与欣赏,深深植根在两国民众之中。
一件件展品包含深厚情谊
在展览现场,有一件展品是60年前中法建交时,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车上的中国国旗。展品提供者、中国驻法大使馆首任译员汪华介绍,中法宣布建交后,两国互相派出建馆先遣班子,他当时被选为筹备建馆6人小组的成员之一。
回忆60年前中法建交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汪华说,包括他在内的中国筹备建馆6人小组1964年2月从瑞士日内瓦乘火车抵达巴黎里昂站,受到法国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就像是在欢迎电影明星一样,能感受到那时候中法民众的心已经连接在一起。”
展览上还有一本由法国画家皮埃尔·科尼埃尔创作的“中国风”法语绘本及其在中国访问期间获赠的毛笔。
皮埃尔·科尼埃尔说,用惯西方绘画工具的他,发现中国毛笔能呈现出非凡的意境,为此他自学了中国水墨画技法,并以水墨画风格创作了多部有关中国的法语绘本。这支毛笔则是他多年前访问中国南京一所小学时一名小女孩所赠,也是他与中国朋友友谊的见证。
图为嘉宾在展览开幕式上观看展品。 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在展厅二层,一件黄色的外卖服格外引人注目,这件展品由法国导演雅克·马拉特提供。他在中国拍摄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时购置了这件外卖员外套。
他表示,在中国他每天看到大街上行色匆匆的外卖员,无论天气晴好还是恶劣都不曾停下奔波的脚步,他感动于这种工作态度。
曾在法国财政部就职的让·路易·巴兰朵提供的展品也十分有趣——镌刻着杜甫诗句的汤婆子。他一直对古玩很感兴趣,2008年逛北京古玩市场时淘到了两个汤婆子。他喜欢此类古玩的原因是它们兼具功能性与美感,且与法国家具搭配起来很和谐。
图为嘉宾在展览开幕式上观看展品。 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法国退休教师托尼·勒让德尔提供的展品是一封由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写给他的亲笔信。
当年,为挽救即将关闭的拉封丹中学,身为英文教师的托尼·勒让德尔查阅学校历史,试图通过展示学校的人文历史内涵来拯救学校。
在此过程中,他发现中国作家巴金曾于1927年至1928年在该中学学习法文,并因此致信巴金。1991年巴金给他回信,并在信中清楚地介绍自己在该地的学习生活。
走进展览见证中法友谊
“这是我1988年初到法国创业时使用的一台锁边机,它是我在法国发展的见证。”法国华侨华人会主席蔡君柱指着他捐出的展品说。
近日,30余位法国侨领来到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参观“甲子情深——中法百姓故事展”。
法国青田同乡会会长周伟在观看展览后说,展览唤起了他对过去的回忆,也坚定走向未来的信心。法国潮州会馆会长许葵表示,要让后辈们也来看一看展览,思考如何为中法友好贡献青年力量。
侨领们细细观看每一件展品,就像在触摸在法国奋斗的历程。“我要带法国浙江商会的成员都来看看展览,把感动落实到行动。”法国浙江商会会长孙成东表示。
“这些都是小物件,但是都代表了中法人民的情感,是两国友好的见证,这是个非常出色的展览。”凡尔赛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国际关系系一年级学生赛丽亚·朱鲁参观展览时表示。
近日,来自凡尔赛大学不同系别的16位一年级学生也参观了展览。学生们对展览的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好奇。
学生们在中法合拍的电影《风筝》的海报前驻足,了解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他们还看到早期法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了解法国人是如何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据悉,本次展览所展示的物件从中法建交的上世纪60年代一直涵盖至今,其中包括雕塑《百年丰碑》的模型、法语版《史记》以及法国亚裔移民历史展纪念册等。展览将持续至5月10日。
突发!海啸到达日本,中领馆发布紧急提醒→
送别爱国侨领何莲香:“莲子已成荷不老,幽香依旧遐迩传”
关于巴基斯坦恐袭事件,外交部再发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5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