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来一次就会有无数次! ”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4-09-01 19:35:14  127

“我们希望延续并扩大这样有益的交流合作,更希望能够把这些后续工作带回国际记者之家。”刚刚接过麦克风,保加利亚记联主席斯涅然卡·托多洛娃就迫不及待地抢着说。

而斯涅然卡已经是现场第三位希望把“后续工作”带回“国际记者之家”的记者组织代表。

到底是什么工作这么吸引人?为什么大家都想带回家?

置身“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国际记者组织圆桌会现场,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会场——与以往很多论坛安排发言、轮流发言不同,这一次踊跃的举手一直持续到最后一刻,直到主持人不得不因超时结束会议。

(一)

“主持人,请给我一个机会!”

巴西媒体购物首席执行官玛丽亚·路易莎·里贝罗高高举起右手申请发言。

“我希望能依托平台,建立一个持续的沟通机制、增设一些议题、甚至灵活分组,拓展更多的交流空间和机会……”玛丽亚说,没想到这么多来自不同大洲的同行能够相聚在此,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希望下次还能邀请我出席。

发言结束后,玛丽亚没有像完成任务般如释重负,而是继续屏气凝神,倾听每一位嘉宾的发言,时而做笔记、时而与身旁嘉宾小声讨论,甚至后来还想再争取发言机会,“在这里,每一个信息都是新鲜的,每一次交流都很珍贵。”

“我们看到,在这里大家都希望说出自己的故事,非常感谢中国记协发挥的作用,建立了一个大家平等交流的平台。”肯尼亚记联秘书长埃里克·奥杜尔说。

“不同的人发表不同的观点,不难。难的是,不同的人都有同一个目标和愿景,这恰恰说明,平台建设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尼日利亚记联主席克里斯托弗·伊西古佐说,大家都希望能够把媒体间合作、媒体组织间合作继续下去。

几位嘉宾都提到的平台,正是“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今年是这一平台成立并发挥作用的第5年。5年间,虽然经历了新冠疫情等人类共同的困难,然而各国记者组织通过紧密沟通、密切协作,先后发布《“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倡议》《“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共识》《“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共同宣言(2020)》《携手启航新十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联合宣言》等众多合作成果。

这些集纳各方意见建议的倡议、共识、宣言不仅增加了各界互信,也通过培训研修等具体举措,切实提升了各媒体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以及平台的公信力。

正像也门记者联盟拉曼·阿尔祖巴里说的,“当我在这里举起麦克风发言,就已经是非常大的成功,这里不论国家大小,都能够平等交流,我身后数百名也门记者对我此行充满期待。”

(二)

“这个平台建设恰逢其时,应该发挥更多战略性的作用,这对于建设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至关重要”,布宜诺斯艾利斯新闻工作者联盟主席莉迪亚·伊尔玛·法卡莱是一位语速极快的媒体人,但为了让大家都能听清楚、翻译得更准确,她今天刻意放慢了语速,“因为我将要说的内容,我认为非常重要”。

“我们记者面临的舆论斗争是非常严峻的,来到中国我们更加意识到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扭转西方国家媒体很多歪曲的报道。正像巴勒斯坦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很难登上西方媒体,它们报道的‘事实’都并非如此。所以未来我们的工作非常艰巨”,莉迪亚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是二战后成立的最大的全球性记者组织,无论你所在国家的体量规模如何,这个平台都可以通过细致的分类合作凝聚共识,一起捍卫正义、捍卫真相,共同提高新闻的质量,毕竟真实才是新闻本质。

“当然,这其中就包括携起手一起讲述一个真实中国。”莉迪亚用这句话结束了自己的演讲,随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伴着掌声,莉迪亚摘下眼镜,双手紧握地看向每一位嘉宾,再次说着“让我们携起手”。

这一刻,每一位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位世界最南端的媒体人与大家携手的真切愿望。

这场圆桌会是本届论坛最后一场正式活动,主办方原本担心嘉宾会因为重庆40℃的高温和高强度的行程而疲惫,然而恰恰是前几天密集的行程,让嘉宾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与想象中极为不同的中国,更加有感而发。

“我们应该主动去对抗污名化中国的说法和叙事”,阿根廷思考的耳朵通讯社主任拉蒙·阿尔贝托·博尔达说,无论是重庆卫视“今日关注”栏目的舆论监督,还是活跃在中国新闻一线的工作者,都与我印象中的不同。

“我非常赞同!”毛里求斯挑战报媒体集团总编辑塔卢克·比哈里说,没来中国前,我们通过西方媒体看中国,在它们眼中中国媒体没有监督报道,而这种偏见会因为他们所谓的“公信力”被四处传播,而来到这里,我看到中国的同事们,甚至官方自己的媒体都在做媒体监督、不断为人民服务,这是我非常认同的。

“不仅如此,过去我们甚至认为中国完全没有言论自由,但现在看来中国发展得很好”,秘鲁记联主席安赫尔·阿曼多·桑切斯说,这里不仅媒体可以监督政府,甚至还有大量的“博主”参与内容创作,其中还包括外籍博主。

“对于现状,我同意我的同行们,但对于未来,我也有几点希望”阿曼记协专家、马干电视台台长萨利赫·卡西米郑重地发言,甚至一度让音响破音,“不得不说,世界仍然缺少对中国立体式的报道,这种立体应该是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等多语种的报道。希望中国能有更多阿拉伯语频道,我们特别想看到的中国故事,去了解中国的诗人们、观察家们、评论家们,看他们如何介绍自己的祖国、如何看待阿拉伯。这样才能够对冲那些针对中国的谣言”。

“从今天起,这不应仅仅是一个沟通的平台,更应该是有效的国际联盟”,巴西新闻协会新闻部主任莫阿西尔·德·奥利维拉说,越来越多的虚假消息充斥世界、煽动战争,我们应该形成一个国际媒体联盟,一起反对那些针对巴勒斯坦、针对中国等各类带有偏见的假消息。

“团结!团结很重要,我们希望在中国、中国记协的引领下,一起开展讨论,团结相关力量,共同推进媒体的交流。”拉美记联秘书长纳尔逊·德尔·卡斯蒂略说。

当同声传译完成上述翻译,掌声、点头在会场像波浪般展开,这恰恰说明大家不是盲从地应和鼓掌,而是倾听后的认同。

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嘉宾的一致认可,瞬间让人联想到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致辞的场面。

相同的是,我们给予了每一次交流、每一份沟通足够的尊重,中国仍然得到绝大多数的支持和认可。而不同的是,这一次同一个屋檐下的命运与共成为了更加清晰的共识。“其实在这几日的线下参访交流中,大家都或多或少有这些共识,但没想到今天集中的思想碰撞直接点燃了共识的火炬,这正是这次会议的意义!”一直在场旁听的复旦大学教授郑长忠感叹道。

(三)

“因为嘉宾举手都很踊跃,我只能行使一次主持人的一个权力——后排的女士优先”,圆桌会主持人“一带一路”记者组织合作平台秘书长、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吴旭说,最后一个发言机会有请肯尼亚MEDIAMAX有限公司电视新闻部主任艾伦·万吉鲁。

“中国是你只要第一次来了,就会有第二次和无数次的地方”,现场顿时发出一片会心的笑声。一袭白衣的艾伦起身一边展示着自己的参会证件,一边晃动着在中国收集的各种徽章、卡片。艾伦说,在会场上她第一次见到世界上这么多的媒体,听到了观点碰撞,看到了培训机会,也了解了关于体育的“我的马拉松”全球微视频征集活动,能够感受到活动种类非常丰富、应接不暇,“时间有限,我就不多说了,但明年我还会来,希望下次能够有更多的肯尼亚媒体、非洲媒体参与。感谢中国、感谢所有人。”

“只要来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和无数次。”

这虽然看上去像是一位青年游客的心声,但也正是“国际记者之家”建设带给人的记忆和温度。如果说会议论坛只能“一年一度”,那我们更希望媒体组织间的联系与互信能够“一生一世”。

2024年,22个“国际记者之家”已经陆续挂牌建成,这些依托各地记者组织建设的小家可能没有豪华的装潢和昂贵的投入,但这里一定有一杯随时等候你的咖啡和与你并肩而立、共同守护真相的媒体人。

9月1日,重庆江北机场,从清晨7点开始,中国记协和西部国际传播中心的同事们送别了一批又一批的海外媒体同行,随着航线的轨迹在重庆上空逐渐散开,很多同行甚至需要经历超过30小时的中转航程,跨越大洲大洋。但我们始终相信,这份“一年一度”的交流,将不断增进媒体间、媒体组织间的理解信任,进而不断透过媒体镜头逐步联通、温热本应相通相拥的民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49482.html
0
最新回复(3)
  • 稀范数码2024-09-02 11:19
    引用3
    “只要来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和无数次。”
  • 索方汽车2024-09-01 22:25
    引用2
    好!终结西方的舆论霸权走出了有效的一大步。
  • 翠柔说历史2024-09-01 22:04
    引用1
    如果一带一路参与国派人组织一起,共同制作一带一路相关节目,在参与国专门“一带一路”频道播放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