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四界, 为什么只有问界成功了? 内行人一语道破, 明白了

古史国际文明2024-08-29 13:36:15  108

说实话,造车这摊子事儿,现在是个人就想掺和一脚。前有互联网大厂跨界而来,后有手机厂商磨刀霍霍,一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能在这片红海里杀出一条血路。华为,自然也不例外。今年,华为高调宣布“四界”——问界、智界、享界,再加上未来可能出现的尊界,摆明了要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的角逐中大干一场的架势。更别提还有和长安、宁德联手打造的阿维塔,妥妥的“五子登科”。好家伙,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华为要包圆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

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虽然华为声势浩大,各种发布会开得锣鼓喧天,但目前来看,这“五子”里真正混出名堂的,也就只有问界一个。其他几个,不是还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就是刚冒个头就销声匿迹了。难道华为的品牌光环,也不好使了?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华为的造车之路走得如此艰难?

说起来,问界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很大程度上还真得感谢华为。想当初,问界M5刚出来的时候,那可是打着华为的旗号招摇过市的。广告上直接印着大大的华为商标,发布会也是华为高管亲自站台,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就是华为自己造的车。

再加上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巨大用户群体,很多“花粉”出于对华为品牌的信任,二话不说就直接下单了。毕竟在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大家的选择也不多,问界M5凭借着华为的品牌背书和鸿蒙OS带来的智能化体验,迅速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可好景不长,华为“不造车”的声明,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很多人的热情。虽然华为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为问界提供技术支持,但消费者心里难免犯嘀咕:这车到底是华为的还是赛力斯的?没有了华为商标的加持,问界还能不能延续之前的辉煌?

更要命的是,问界的产品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维持热度,问界M7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就推出了24plus版、24max版、24ultra版、24pro版,这更新速度,比手机还快。可问题是,除了智能驾驶方面有点看头,问界在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依然依赖供应商。说白了,就是把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塞进了一辆平平无奇的车里,就想卖个高价,消费者也不是傻子。

话说回来,华为造车也并非没有优势。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确实有两把刷子,就连比亚迪也甘拜下风,直接用上了华为的智能驾驶系统。但问题是,造车可不是光靠智能驾驶就能成功的。电池、电机、电控,这些核心技术,华为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更何况,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当初的蓝海了。特斯拉、比亚迪这些老玩家,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技术壁垒和品牌影响力。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也在不断蚕食市场份额。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甚至放话,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多只能活下来七八家企业。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华为“四界”想要突围,绝非易事。首先,华为需要解决内部竞争的问题。“五子”之间,如何差异化定位,避免内部消耗,是华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其次,华为需要在技术上寻求突破。除了智能驾驶之外,华为还需要在其他核心技术领域发力,打造出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不是仅仅依靠华为的品牌光环。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华为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市场定位。过度依赖华为品牌,固然可以快速打开市场,但也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如何建立起“四界”自身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是华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不造车”到高调宣布“四界”,华为的造车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不可否认,华为在智能化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复杂的赛道上,技术仅仅是入场券,最终决定胜负的,还是产品、品牌和服务。

对于华为来说,造车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精力。 “四界”能否突围,最终还要看华为能否克服自身的短板,造出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好车,而不是仅仅依靠华为的品牌光环来收割市场。 从“不造车”到“造好车”,这条路,对于华为来说,还很漫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31834.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