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么耳熟能详的名字, 可惜他们都是金曲奖特别贡献奖的“遗珠”

丝佩东哥2024-08-28 11:54:20  73

2016年,当65岁的黄莺莺从新加坡赶到台北小巨蛋领取金曲奖特别贡献奖时,笔者的腹中言跟翠禧姐一样:这奖非她莫属。

2018年,当66岁的苏芮在台北小巨蛋拿到金曲奖特别贡献奖奖杯时,笔者真的想成为萧敬腾、艾怡良等现场致敬团中的一员。

去年,特别贡献奖在时隔五年后再度有纯歌手获奖时,笔者对于这个名字充满了期待,当金曲奖最终将该殊荣给到欧阳菲菲时,个人还是有些不解的,欧阳菲菲可以给,但似乎她前面还有更多人应该比她早获奖。

特别贡献奖讲的是对台湾流行音乐的贡献,欧阳菲菲是70年代在日本走红然后杀回台湾乐坛,攫取声名后又回到日本并在90年代又回归到了台湾本土,她歌手生涯的黄金期是在日本,她对日本乐坛的贡献更大。

如果论资排辈,她确实可以;如果讲贡献,还有更多人更加值得。

昨天盘点了金曲奖特别贡献奖的创作音乐人“遗珠”,今天来盘点该奖项的歌手“遗珠”。

金曲奖特别贡献奖截至目前共有10人获得(笔者将罗大佑、邱晨定义为创作音乐人),他们分别是美黛(熊美黛)、邓丽君(追颁)、洪一峰、文夏、凤飞飞(追颁)、江蕙、黄莺莺、张雨生(追颁)、苏芮和欧阳菲菲。

美黛、洪一峰、文夏是台湾乐坛的“老人数”了;江蕙虽然年轻但对闽南语歌曲的贡献确实是对得上这个奖项的;张雨生在去世20年后被追颁此奖,这是金曲奖人性的光辉,也让小宝哥可以含笑九泉了,没什么可以指摘的。

除去欧阳菲菲,邓丽君、凤飞飞、黄莺莺、苏芮这四位台湾乐坛“1953超白金一代”的大天后们获奖,的的确确是实至名归。

下面,来盘点笔者心中金曲奖特别贡献奖歌手“遗珠”。

第一位、青山

特别贡献奖可以在1992年的第三届时给到美黛,却不能在时隔33后给到差不多同时期的男歌手青山。

当然了,青山只是这个时代男歌手的代名词,他还可以是谢雷、是刘福助。

第二位、洪小乔

人美歌甜的洪小乔是“金曲小姐”,是知名主持人,是歌林唱片的第一位“一姐”,是陈淑桦、凤飞飞、萧丽珠等天后歌手的伯乐,是台湾乐坛最早的多栖娱乐明星。

当然,洪小乔也是一个代名词,她是那个时代一批女歌手的代名词,“洪小乔”也可以是姚苏蓉、杨小萍、包娜娜、尤雅、陈芬兰,还可以再晚一点的萧丽珠、翁倩玉、于樱樱、江蕾她们,她更可以是当年大放异彩的“崔姬”崔苔菁。

除了萧丽珠外,“洪小乔”她们有一个共性:走红过一段时间,但不足以撑起一个时代,属于可颁可不颁的。

第三位、高凌风

“青蛙王子”去世也已整整十年了,金曲奖没有像对待邓丽君、凤飞飞那样尽快追颁特别贡献奖,反而是迟迟不做表示。

可以说,高凌风应该算是华语乐坛第一位“王子”了,他独特的演唱表演风格,深深影响了太多太多的音乐从业者们。

然而,高凌风似乎不太受“当局”的欢迎,从金钟到金曲,他都没有什么对得上自己歌坛地位的荣誉。

第四位、刘文正

刘文正比高凌风出道晚一点,但他在台湾乐坛掀起的“滔天巨浪”是再没有第二个台湾男歌手能比得上的。

在刘文正活跃时,他就是活着的“传奇”,他的号召力高于还兼顾日本与香港市场的邓丽君。

刘文正或许早可以领取特别贡献奖了,但笔者猜测他拒绝过金曲奖或者金曲奖始终没办法联系到他。

第五位、陈淑桦

说到刘文正,就不得不提另一位跟刘天王同样神秘的歌手——陈淑桦了。

写这篇文章时,笔者还正在听陈淑桦1967年唱的歌曲《水车姑娘》。

论资历,1958年出生的陈淑桦与1953年的邓丽君同一年出道。

论荣誉,唯一一位金钟、金曲双料歌后,台湾乐坛首位百万实专销量专辑持有者,都会情歌时代第一人。。。不可谓不厚重。

不过,她就像刘文正一样,一淡出就再也不回来,至今已经26年。

陈淑桦,曾两次在自己获得金曲奖歌后时放金曲奖执委“鸽子”,看来她也不在乎这个特别贡献奖。

第六位、胡德夫

胡德夫与杨弦、李双泽被称为“民歌先驱”,是校园民歌、台湾原住民歌的招牌式歌手。

笔者本想在这个位置写上杨弦的名字,但担心歌友们说“双标”,毕竟杨弦跟罗大佑是同一类型创作型音乐人。

从朱丁顺到洪一峰、江蕙、纪露霞,金曲奖对方言类歌手代表人物是不吝褒奖的,所以胡德夫获奖应该是早晚的事儿。

第七位、甄妮

这位能否获奖是存疑的。

70年代,她与邓丽君、凤飞飞是台湾乐坛的“三凤”,1981年她是邓丽君后的第二位金钟奖歌后,1985年的群星版《明天会更好》她第五个出场独唱。

然而,她又在1976年去往香港,后来获得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和金针奖,被归类为港乐歌手。

甄妮不是邓丽君,所以笔者觉得她不太可能复制君姐的神迹了。

第八位、费玉清

台湾乐坛上世纪70年代的巨星中,能一直活跃到现在的,只有“小哥”费玉清了,费玉清要常青到什么时候,那要取决于自己。

遗憾的是,他自己决定在2019年底正式封麦。

既然都封麦5年了,金曲奖赶紧安排上吧,你曾在金曲歌王荣誉上让“小哥”五次饮恨,这次特别贡献奖就不要再吝啬了。

第九位、蔡幸娟

费玉清是“小调歌王”,蔡幸娟是“小调歌后”,从1980年成名到1998年淡出乐坛,“东方云雀”也在台湾乐坛活跃了小20年。

金曲奖既然能给黄莺莺开出特别贡献奖,对于渗透了三个时代的“中国娃娃”应该不会扣扣索索吧。

第十位、张帝

张帝似乎不算是正统歌手,他可以归类为表演型歌手,说是表演型歌手,他又不同于高凌风这种能歌善舞的“Show场”歌手。

姑且把张帝算作另类的“说唱表演式”歌手吧,也算是开了一个流派的宗师级歌手了。

张帝获不获奖,不敢妄言。

第十一位、齐豫/蔡琴

台湾校园民歌是台湾流行乐的第二个时代,这个时代群星璀璨,但这个时代却没有一位独领风骚的绝对王者,所以苏芮的一声吼,几乎革了民歌的“命”。

李建复被誉为那个时代最好的民歌手,可惜他却直接跑去做生意了。

黄大成、王梦麟、施孝荣等人唱歌虽好,却不足以担纲领军人物。

女子歌手创作人一大把,但很多或转型或移民,只留下齐豫、蔡琴、郑怡等几位在坚持。

如果要给校园民歌时代的颁特别贡献奖,或许只有齐豫与蔡琴当得起了。

第十二位、潘越云

潘越云也算是跟蔡琴一样从民歌唱到都会情歌的同类型歌手了,为何拿出单列呢。

笔者给到的理由是,齐豫、蔡琴二人是通过歌唱比赛脱颖而出的,而潘越云师通过PUB驻唱被发掘的,二者走红的方式不同。

而且贵为滚石唱片近十年的“一姐”,阿潘姐值得被单列出来。

走过台湾乐坛的国语小调时代与校园民歌时代,台湾流行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既然前两个时代的大歌手们都没表彰完,什么“台湾四大天王”们、“东方不败”、“妹神”们,就找个树荫先凉快凉快吧,要排队很久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3059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