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袁和平是天下第一武指。
殊不知,还有一个连袁和平都称之为“神”的武术指导。
如果不是他,武术或许不会早早地被搬到银幕上。
武术指导这个全新的职业,也不会由此诞生。
毫不夸张地说,现如今但凡能叫得出名的武打巨星,都和他关系匪浅。
他,就是袁小田。
但别看他,是如此了不起的大人物。
实际上他的前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这也不禁让人好奇——
他究竟是如何从一介贫家子弟,成长为传奇的武术大师的?
01
1912年,袁小田出生在北平的一户贫寒人家。
祖上没有积攒下来的家业,又遇上战火频发的乱世。
在这样的困境中生存,揭不开锅是常有的事情。
因此,常常饥饿难耐的袁小田,童年过得并不快乐。
后来,为了能有口饭吃,也为了在乱世不被人欺负。
他的父亲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那就是把他送进戏班,接受武生的训练。
从这之后,他每天都风雨无阻地跟着师傅,下腰劈叉蹲马步,练习着基本功。
休息的空档,他也不停歇,拿着武功秘籍,仔细地研究书上的每一个招式,力求一招一式的精准。
在如此认真的学习下,他逐渐把“八步拳”、“鸳鸯腿”、“十二路谭腿”等著名的北派功夫,练习得炉火纯青。
从被师父揉圆搓扁,到可以和师父对打,他的成长是肉眼可见的。
众所周知,大多数习武之人的心中,除了江湖侠义,也有家国大义。
袁小田也不例外。
在习武的过程中,他逐渐生出了保家卫国的念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连一家人的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又拿什么来讲家国大义呢?
他只能先抛掉这些念头,专心等待登台的机会。
第一次登台表演,袁小田紧张到手心直冒汗。
但多年打下的武术基础,让他在上场之后,就立马进入了状态。
打出了一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的武术招式,收获了在场观众经久不衰的掌声。
首次演出便大获成功,这让袁小田信心大增,对武术的热爱也更上一层楼。
从此之后,他对自己的招式越发的精益求精,为此还时常观察其他演员的动作。
可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发现了一个问题。
别看有的演员也能过招,可他们的基础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差劲。
动作不标准,力度更是不到位。
而这个发现,也让他萌生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想法。
02
袁小田琢磨着,他是不是可以去教那些基础差的演员?
教他们如何把动作打得漂亮,如何让套招打得精彩?
他的这个想法,正是后来的武术指导的工作内容。
只是,当时的大部分行当,都讲究秘不示人。
把自己擅长的武术招式,透露给其他人,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因此,他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同行的认可。
不过,袁小田并没有气馁。
他辗转在不同的戏班,寻找着证明自己的机会。
但直到1937年,他才等来了这个机会。
不过,朝他递来橄榄枝的,不是他自幼接触的京剧行当,而是南方的粤剧。
当时,粤剧还不像现在式微。
粤剧演员薛觉先,更是能和风头正盛的梅兰芳,并称“南薛北梅”。
也正是薛觉先热爱京剧,也看中了袁小田的才能。
他所在的觉先声剧团,才用重金礼聘了袁小田。
接受了觉先声剧团的邀请,他几乎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广东。
在这里,他不仅把北派的武技,融入到了南派的粤剧当中。
还开始琢磨起了南派的武功,试图把南北两派的武术精髓,融会贯通。
这样的创新,不仅让他在南方剧团里打响了名气。
也会他之后在电影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说到袁小田的电影事业,这里也不得不提一嘴薛觉先。
早在1925年,薛觉先就在上海创办了个人的电影公司,并在次年就退出了默片《浪蝶》。
只不过,这部默片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
直到1933年,他和邵氏兄弟合作,推出了粤语片《白金龙》。
这部电影改编自好莱坞大片《郡主与侍者》,在当时大受欢迎。
而有幸通过他接触到电影行业的袁小田,立即就意识到了武术在电影中的空缺,也萌生了指导演员武戏的想法。
只是,当他提出“武术指导”的概念时,却不被其他看好。
一是,他们普遍认为戏曲表演和电影表演,是两码事。
二是,他们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指导演员武戏。
直接去找会武术的人来演,不是更加省时省力吗?
再不济,还有替身。
面对众人的不看好,袁小田没有多做解释,转身投进了剧组,从基础的武打替身做起。
不是说他不懂电影表演吗?
那他就看看,和舞台表演究竟有何不同。
1939年,他在电影《关东大侠》中,担任了女主角邬丽珠的武打替身。
其精彩、流畅的武术套招,把女主角的英姿飒爽,武艺超群,诠释得更加自然和生动。
他也凭借这部电影,成为圈中知名的替身演员。
后来,他靠着一身硬功夫,逐渐从替身演员成长为小配角。
上个世纪50年代,他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胡鹏或凌云指导的黑白武侠电影中。
他满口的北腔广府话,再加上精湛的武艺,让他给当时的香港电影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做过武打替身,也演过武侠配角。
这下,可没人说他不懂电影表演了吧。
于是,他开始有意地去指导其他演员的武打动作,证明武术指导的必要性。
在发现经过指导后,打戏的精彩程度直线上升之后,也越来越多的导演认可了他的想法。
1960年,他在电影《铁臂金刚》中,正式出任了武术指导一职,成为了中国电影历史中的第一个武术指导。
多年的坚持,终于迎来的回报。
03
武术指导的诞生,推动了香港武侠片的蓬勃发展。
毕竟,香港真正懂武术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有了武术指导,不管有没有武术基础,演员们也都能展现精彩的武打动作。
能打的演员多了,作品自然也多了。
而香港武侠片的蓬勃发展,又对内地武侠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说回袁小田。
电影《铁臂金刚》的成功,证明了他的想法是对的,同时还让他的名气传到了国外。
外国电影《北京五十五日》更是朝他发出了邀请,他也成为了首个参与外语片制作的中国电影人。
到了上个世纪的60年代末,袁小田已然成为了香港影坛最具影响力的武术指导。
当然,他对香港电影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1970年,年近60的袁小田,开始慢慢淡出荧幕。
或许是为了不让武术指导断代,他成立了日后声名赫赫的“袁家班”。
“袁家班”的成员,除了他自己的5个儿子,还有一班从小跟着他习武的徒弟。
大部分的成员都在他的领导下,效力于不同的电影制片公司。
只不过,有人当起了武打明星,有人则做起了武术指导。
这其中,当属唐佳和袁和平的成就最为突出。
作为袁小田的高徒,唐佳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武术指导的工作。
他指导的第一部电影,是《南龙北凤》,和刘家良合作的。
后来,他和刘家良的合作增多,推出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其中就包括《独臂刀》。
比起唐佳,袁和平的名声显然更加响亮。
他是袁小田的长子,17岁便以演员的身份进入演艺圈,25岁正式担任武术指导,33岁开始以导演的身份活动。
说起他的经典作品,那可真是一双手都数不过来。
但很少人知道,他执导首部电影《蛇形刁手》的时候,可是对父亲袁小田死缠烂打,请求他出演片中的“苏花子”。
拗不过长子的请求,袁小田便答应他去玩一玩。
这一玩,可把年轻的成龙差点玩坏了。
可也是正是得到了他的指导和帮助,成龙才结束“票房毒药”的噩梦,成为当红的武打明星。
《蛇形刁手》的大获成功,让袁和平趁胜追击又拍摄了《醉拳》。
为了这部戏,袁小田结合南北派武术中的醉拳,创造了一套全新的拳法。
看似容易打,实则根本打不过。
也正是这套醉拳,吸引了无数国内外观众。
日本的漫画家更以他的形象,创作了游戏或动漫中的“镇远斋”,“孙悟空”等角色。
在这两部剧之后,他又先后出演了《醉侠苏乞儿》、《睡拳怪招》等经典动作片。
就在无数观众,期待他再出佳作的时候。
1980年,身患肺癌的他遗憾离世了。
一代传奇大师,就此落下了帷幕。
04
袁小田离世后,长子袁和平成为了“袁家班”的掌舵人。
他也是唯一完全继承了父亲的衣钵的人,更把中国武术推向了国际舞台。
除了袁和平,袁小田的其他儿子也个个是大腕。
次子袁祥仁,多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虽然他所演的角色,多是配角。
但无论是《精武英雄》里的探长,还是《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老太婆,亦或是《功夫》中的乞丐。
他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银幕上“脸熟”的老戏骨。
老三袁信义,也是身兼演员和武术指导两个身份。
他出演过《奇门遁甲》里的蝙蝠法师,也饰演了《鬼马天师》里的老魔等。
至于他指导的电影,则有《长江七号》、《一代宗师》等。
在这之后,他便逐渐退居幕后工作。
2020年,他还获得了动作杂技公会的杰出贡献奖,以此表彰他对武术指导的突出贡献。
老四袁日初,最初因机灵活泼的性格,成为“袁家班”力捧的对象。
他倒是出演了不少好的作品,只可惜片红人不红。
后来随着甄子丹加入“袁家班”,他逐渐从主演跌落为配角。
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他最初的《天师撞邪》、《奇门遁甲》等作品的影响。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突然选择了去道观当道士。
小儿子袁龙驹,也是“袁家班”的重要成员。
曾随父亲袁小田,出演了《醉拳》等电影。
后来,他逐渐淡出了银幕,专心当起了武术指导。
也因为为人低调,鲜少人知道有关于他的更多信息。
结语:
儿子个个都成材,徒弟也在不同领域大放异彩。
哪怕是简单指点过的成龙,后期才加入的甄子丹,都成为了知名的武打巨星。
袁小田的厉害,可见一斑。
也难怪多年后,袁和平提到父亲时,由衷地说:
“我把我父亲当是神。”
从贫家子弟到武术替身,从武戏配角到首位武术指导,再到培养出世界级的武术指导。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坚持、创新和传承三重奥义。
而这些,也正是他的传奇所在。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30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