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会有几个耸人听闻的指引,带来了股价的暴跌,收盘在100美元,下跌28.5%,成交额103.99亿。
1.利润短期来到天花板:“长期盈利能力的下降趋势不可避免。”
2.回购分红再过几年:“在当前进行资本层面的回购或者分红是不合适的,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也没有这方面的必要。”
负面可理解为:未来挣钱能力大幅削弱,且要主动降低变现效率去维护生态发展,这期间需要大量投入,所以回购分红就不用指望了。暴跌里面有50%以上是以上发言引起,而非业绩。
几个朋友的评论:“有点感觉谈恋爱,对方背叛了自己的感觉。”“基本面和业绩的研究失去意义了,市场找不到多多定价的依据。”“给了非常负面的指引,且没有给出更具体的方向,让持仓的小伙伴体验极差。”“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太大了,没法玩,与中小股东利益背道而驰。”“”
正面
1.拼多多本身经营效率相对其他竞争对手较优,且海外市场较大,过往竞争整体的投资回报率不错。
2.利润要花在哪里
猜想:
Temu进入增长二级火箭+重资产投入
国内供给上可能有一些创新:再往供应链的制造环节走一走,品牌化也要往前走
3.生态结构治理:“来一年中对优质商家大幅减免交易手续费(未来一年预计减免 100 亿元),并赋能制造业商家走向创新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短期的供需错配下,通过高效但残酷的方式起盘,长期还需要构建供需良性的生态。
4.响应国家和beta号召,给足经济环境和潜在政策的预期,并且加大公益,科研投入。
5.公平:他的大股东,包括一级市场投资人,包括员工都没有信息渠道,一起暴跌。
思考
未来如何给拼多多定价,财报会这种太“实在”但不“清晰”的表述是否会再次出现,涨跌在一念之间?
这一轮大的战略上调整为长期投入是因为个人和公司都不想“冒头”?
这一轮暴跌,持仓投资者的心理修复期还是需要多久才能修复?治理问题会直接赶出去一波机构。
补充
1.temu的二级火箭是什么:
供给建设:中国是供需合一的市场,美国不是,所以供给稀缺是必然,marketplace的模式怎么解决供给中的不确定(需求把握&备货、库存等)?
基建的合作伙伴:社会化的解决方案如何引入和协同,合作伙伴怎么引入,且不被政府抓把柄?
全托管的用户在近半年基本被消化差不多了,半托管的模式开始形成一定规模,如何跟其他平台(如亚马逊)在“多快好省”上形成用户心智?
同质化供给:低价的“好”、低价的“快”、够用的“多”,这些能有多大的价差和体验差?怎么做trade off?
差异化供给:如何让商家承担风险帮你备一批就temu能卖的货到美国或者其他地区?
2.国内竞争
货盘结构性往上:完善商家进入机制和生态。
深入上游:往上游供应链端更进一步影响,搬现货还是做货?
评价:拼多多是一家非常“原教旨”的另类公司,他们追求效率,极度理性(有好有坏)。
作者 | 姚凯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23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