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就有近3亿,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多样化需求庞大。
公开数据显示,广州整体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南都记者统计发现,2018—2022年这五年来,广州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增加近25万人。广州的各级养老机构如何接住这波“流量”?南方都市报即日起推出“广州养老机构深观察”,走一线、听民声,助力广州市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01/
广州最大区级公办养老院
只开放了四成床位曾面临经营不善
作为一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天河区老人院2019年7月开业至今,有过两个运营主体。2019年2月,天河区老人院由上海佰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中标承接,采购预算金额为1.8185亿元,合作计划期限为10年,初始购买服务费中标价为405万元/年。不过据业内人士透露,因为经营不善、长期负债,该公司于今年3月30日退出运营。
天河区老人院外景。
“亏本原因很复杂,既有运营效率问题,也受特殊时期影响。由于疫情无法外出,部分老人取消轮候和入住。疫情放开后,客源大幅减少,承接方的运营压力和成本大大增加。”有关人士透露。
今年4月,颐年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新运营方正式亮相,招标网显示,此次天河区老人院运营服务项目的合同金额为8483万元,服务期5年。
天河区老人院收费标准。
据悉,天河区老人院占地面积46亩,总建筑面积76139平方米。根据广州市民政局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4年广州市养老机构基本信息表》,天河区老人院备案床位共1298张。南都记者了解到,第一期已开放床位500张,目前天河区老人院轮候老人基本入住。
作为广州规模最大的区级公办养老院,目前一期开放的床位数仅占总床位的四成,二期床位何时开放,还有待市场需求和人员招聘培训的进一步推进。南都记者了解到,虽然运营该养老院的上一家企业经营不善,但重新启动运营服务主体招投标时,依旧有多家实力雄厚的企业前来竞标,为何都如此看好该项目?
业内人士向南都记者透露,一方面大家看中了银发经济蓝海,希望快速切入这个赛道,提高公司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很多公司都希望通过打造一个标杆型产品,深耕垂域市场,甚至有利于更好在全国布局铺开。
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智谷院区位于天河区老人院院内。
天河区老人院床位空置的背后,受到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不过,南都记者在咨询越秀区东山福利院、海珠区社会福利院、荔湾区颐乐园等位于“老三区”的公办养老院后发现,这些养老院也均有空床位。
也有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公办养老机构床位空置也不一定是坏事。“如果没有空置,都住满了,就意味着轮候区还有很多人是住不上的”。
8月28日,南都记者在“广州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网上办事”网站发现,广州市部分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空床。
实际上,在广州市民政局、广州市委政研室联合调研组推出《壮大养老产业助推广州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报告》中也透露,广州每千名户籍老人拥有床位34张,是北京、上海(均为29张)的1.17倍。但也存在服务设施布局不够优化,中心城区养老用地难、床位紧张和郊区床位闲置并存等难题。报告中显示,黄埔、白云、天河等区,养老机构数量虽然不高,但规模大,床位总数排前列。
不过,放眼全国,存在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现象的城市也绝非广州个例。2020年7月,民政部发布数据,我国养老机构床位数为429.1万张,收住老年人214.6万人。据此测算,入住率为50%。
2022年底,上海养老机构共有入住老人71731人,床位16.36万张,入住率为43.8%。其中,部分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不足40%。
2023年5月,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公布的数据,北京共有11.2万张养老床位,收住4.3万名老人,入住率为38.4%。
在解决床位建设总量的矛盾后,如何解决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成为接下来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02/
床位空置与排队现象共存
养老床位可否全市统筹?
与床位空置形成对比的,是另一些公办养老机构的“一床难求”。
南都记者在电话咨询中发现,广州市老人院、海珠区老人公寓、南沙区老人院的自理床位均已满员。海珠区老人公寓工作人员称,如要轮候入住,“还要等上挺久”。
一边是床位空置,一边是住不进去的老人,为何无法打通资源?一位养老行业资深从业者告诉南都记者,最大原因是户籍划分,除黄埔区萝岗福利院、白云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从化区敬老院外,其他区级公办养老机构目前均未开放非本区户籍老人申请。
广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副处长严福长表示,公办养老床位区域分配不平衡受到地价、区域开发程度、建设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但公办养老机构主要发挥的是兜底和普惠功能,“就像餐厅一样,总有一些热门的需要排队就餐。但养老事业是具有公益属性的,所以我们通过轮候制度优先保证最需要的人群入住”。
自2014年开始,广州开始实行中国内地首个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办法,并在2017年进行优化。公办养老机构轮候通道按照优先次序,分为特殊保障通道、优先轮候通道和普通轮候通道。
特殊保障通道面向有集中供养意愿且户籍所在街镇或相邻街镇的供养服务机构无法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的特困人员。
优先轮候通道面向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或者部分失能、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低保家庭老年人、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老年烈士遗属、享受抚恤补助的老年优抚对象、荣立三等功以上的老年退役军人等。
普通轮候通道面向除以上情形之外的老年人。同一轮候通道按照申请人的照护需求等级,由高至低逐级排序。照护需求等级相同的,再按照申请人的申请时间先后顺序排序。
据严福长介绍,申请特殊保障通道的老年人即时可以入住,优先轮候通道在三个月内一定可以入住。目前这两个通道都没有等待轮候的老人。
按照目前广州市公办养老机构的轮候办法,普通轮候通道的申请人可以选择两个跨区轮候志愿(不含市级公办养老机构)。由同意接受跨区轮候的公办养老机构按照跨区轮候队列先后顺序安排入住。“区级养老院是由区级财政建设的,所以会有优先级。不过,也有少量普通轮候的老人通过这种双向选择的调剂机会,入住了其他区域的养老院。”有业内人士介绍。
但从整体上,如何盘活存量资源,提升优质养老服务供给能力,也是摆在广州面前的一道难题。另一方面,如果可以放开居住地养老机构的选择,将更加方便子女探望。
今年年初,上海市民政局出台《上海市保基本养老床位统筹及轮候管理办法(试行)》,打通了全市以及16个区的养老院床位,通过统筹整合资源,让人户分离的老人可以就近申请入住。
根据最新机制,上海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了统筹床位的数量,从原本的3000张床位,增加到了市级统筹床位77家机构5000张床位,区级统筹床位130家机构1.4万张床位。到今年3月份,上海已有近千名老人,通过保基本养老床位的统筹和轮候,就近入住了养老机构。这一方式或许可以为广州提供参考。
03/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个性化付费项目仍需探索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只有兼具公益性和商业性才能确保长期可持续发展。南都记者走访一些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发现,如果不计算养老设施投资和改造方面的花费,政府拨付的运营经费仅能维持正常运转。如何防止社会资本望而却步?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可以保持微利吗?
75岁的崔奶奶是医院退休人员,由于82岁的老伴患有老年痴呆,她24小时都要围着老伴转。后来,她带上老伴入住了天河区老人院,这样一来,三餐问题落实了,老伴有护理人员照料,院区设有天河区中医院智谷院区,看病也不担心,更重要的是,自己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培养兴趣爱好。
虽然每天有很多社工带着老人做游戏,崔奶奶也很适应老人院生活,住了一个月后,有着更高精神文化需求的崔奶奶感到疑惑,为什么老人院不引进书法课、舞蹈课、老年旅游活动等多样化的品质活动,从而更好满足多层次老年人需求。
据悉,在天河区民政局指导下,天河区老人院已跟天河区老年大学达成合作,作为分校点,双方的合作课程预计九月份开课。更多关于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娱乐等服务内容,天河区老人院也在与多方协商推进、探索开展中。
南都记者了解到,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入住也要按照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试行办法的规定。根据该规定,养老费用通常在每月1750—3000元。不过,多位业内人士也表示,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也拥有一定的价格自主决定权,同时也被允许探索个性化服务收费项目。但这条路并没有那么好走,首先是如何让老人接受个性化、多样化的付费服务。另外,一旦开始付费,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也要将特色服务标准向民办养老机构看齐。不过,这最终会为老人提供多种价格、标准的服务选择,有利于养老事业的良性发展。
广州市多家养老机构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特色服务的尝试。广州市白云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是2023年度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在这家公办养老机构中,钟落潭镇卫生院直接设置了医疗服务延伸点。镇卫生院将医疗延伸点作为医院临床科室进行管理,由医院派驻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嵌入式医疗服务,医疗查房、巡诊、治疗、慢病管理与医院同质化。
九如城东山街颐康中心是广州市二星级养老机构。中心可以根据老年人需求提供生活照护、临床护理、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此外,中心还提供蒸煮粤菜的配餐服务,还能为行动不方便的长者上门送餐。
04/
社区、居家养老成为工作重点
做得好就能延缓进入养老院的时间
南都记者翻阅公开数据发现,2019—2021年,广州市公办养老机构数量一直稳定在60个左右。根据市民政局最新统计数据,2023年广州养老机构数量为58家。
据了解,国家养老工作的重心正在不断调整。近年来,民政部积极顺应广大老年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的愿望,不断推动养老服务的发展重心向社区、居家倾斜。2016年,广州市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一系列新模式、新探索开始在全市铺展开来。广州目前已建成颐康中心178个,具备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助餐配餐等功能的颐康服务中心(站)2839个,实现村居全覆盖,“1+N”综合性基本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此外,新冠疫情后,老年人比过去更倾向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而非机构养老。在广州市级公办养老院——广州市老人院,随着更多床位投入使用,以及居民养老倾向发生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排队轮候的人数,已经是疫情前的1/7。
“如果老人们在家庭中可以享受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就能延缓进入养老机构的时间。这是大多数家庭的养老需求,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当然,我们也会加快满足社区养老的多样化需求。这种幸福的选择困难,总比没得选要好。”严福长说。
同时,为了加强对养老床位的结构性调整,强化养老床位的功能性,今年年初,广州在2024年“广州市十件民生实事”中明确提出,到2024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认知障碍(失智老人)照护床位不少于2200张。据严福长介绍,全市目前已建成1000多张,剩下的床位也在加紧建设中。
策划:李阳
统筹:尹来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王诗琪杨丽云孙小鹏
摄影:南都记者杨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