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熊超然]在特朗普政府启动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Initiative)的六年后,作为当时曾主导许多调查工作的美国政府机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日前承认,其调查在学术界制造了“艰难的气氛”,但值得注意的是,却并未就此道歉。
据香港《南华早报》8月26日报道,本月早些时候,NIH院长莫妮卡·贝尔塔诺利(MonicaBertagnolli)发表了一份声明,表达了对亚裔美国人、亚洲移民和亚洲研究同事的支持。她承认,美国政府此前的行动对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研究同事“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他们可能会感到被针对和疏远”。声明称,NIH目前正在与大学和学术组织合作,采取措施修复与亚洲研究人员的关系,包括开展研究安全培训和促进国际科学合作。
根据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一组政治科学家今年4月在同行评议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NIH是第一个、也是最频繁进行此类调查的联邦机构。据权威科研杂志《科学》(Science)官网报道,尽管美国司法部声称“中国行动计划”已于2022年终止,但NIH此后并未就此停手。
NIH表示,截至今年6月9日,共有112名科学家(大部分是亚裔)因所谓“涉嫌与中国有未公开的联系”而被解雇或被迫退休。除了对数十名科学家的诚信提出质疑外,NIH对在美华裔研究人员的起诉还因损害美国生命科学研究而遭到批评。
资料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官网
NIH成立于19世纪80年代末,现在隶属于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的一部分,是美国政府负责生物医学和公共卫生研究的主要机构,该机构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医学研究公共资助者,也是美国成为世界生命科学创新领导者背后的重要力量。
此前,因“中国行动计划”,与NIH有关的绝大多数案件都涉及那些因涉嫌与中国机构有未披露的联系而获得NIH资助的研究人员。除了终止就业外,一些案件还导致资金暂停或刑事调查。
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再生元制药公司(RegeneronPharmaceuticals)的首席科学家王年爽表示,华裔研究人员在NIH和美国更广泛的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研究界中占据了很大比例。如今,发表在顶级期刊上的大多数研究论文都有华裔研究人员参与。
王年爽此前对新冠病毒的研究,为开发两种主要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提供了可能。他表示,许多研究人员,包括资深科学家,现在都离开了美国,因为他们感到自己因种族原因而成为了被攻击和欺凌的对象。他补充说,虽然实际被调查的人数相对较少,但影响已经波及到许多人的生活。
美国一名著名的华裔病毒学教授(由于问题的敏感性,他不愿透露姓名)告诉《南华早报》,他对NIH的最新声明表示欢迎,并表示这是令人鼓舞的,但他补充说,种族定性对亚裔美国科学家,尤其是华裔科学家的损害和影响是“持久的,几乎不可逆转的”。
报道称,在中美争夺科技主导地位之际,这名要求匿名的教授表示,NIH的调查“势必”会削弱美国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竞争力,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已成为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去年一份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调查显示,在“中国行动计划”展开了数年调查之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近四分之三(72%)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fearful)”,可谓“寒蝉效应仍在”。
涉及“中国行动计划”的最著名当事人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资料图
《南华早报》也指出,60多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顶尖研究人员的首选目的地。美国有10万名华裔科学家,他们为美国在科学领域的领导地位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根据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SCCEI)一组研究人员于7月15日公布的研究结果,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数量一直在稳步上升,从2010年的900人增加到2021年的2621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20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