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杭州外国语学校初二(2)班徐梓洛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糖作成的画。
相传,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唐代诗人陈子昂,对蔗糖情有独钟。不过他的吃法有些独特,并非做成糖块之类。他常常将糖融为糖浆,在洁净的案台上做出各种图案,再将竹签放在糖浆绘成的图案之中,凝固后将竹签轻轻提起,这就是最初的糖画。
我最早尝到糖画,是在北京的街头。我踮着脚尖,看着那手艺人为我勾勒出一幅甜蜜的画卷。只见师傅用满是老茧的手挽挽袖子,甩甩已忙碌一个上午的手腕,便娴熟地剪开一袋白花花的砂糖,倒在一旁的小锅中。随着温度的升高,白砂糖化作了一滩琥珀色的糖浆。师傅见火候已到,用铁勺搅了搅那浓稠香甜的“琥珀”后舀起一勺,上下荡了荡,缓慢悬置于用于勾勒糖画的铁板之上。
我屏息凝视,目光停在铁勺口。那铁勺缓慢地倾斜,里面的“琥珀”也缓慢流向勺口,最后触碰锃亮的铁板。但见师傅“抖腕凝神一笔间”,那“琥珀”便在铁板上勾勒出一笔流金。再眨眼,那流金仿佛自己生出了手脚,在“画布”上延绵不断地舒展。恍然间,一只活灵活现的糖喜鹊映入眼帘。我看着它慢慢凝固成一片闪亮的金,不禁有些迫不及待。
糖画刚凝固好的时候是最容易破裂的,一不小心,“流金”便成了一滩“碎金”。师傅将铁片缓慢插入糖与铁板的间隙中,小心翼翼地提起后递给我。我小心翼翼咬下一口,糖片入口即化,香浓的甜蜜在唇齿间辗转,飘渺的焦香令人细细回味。
2008年,糖画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做不到传承非遗,但我们可以多留心生活中正慢慢消逝的文化,心怀一份对它们的珍重,用自己的方式守护那一抹糖香,也守护那些慢慢被人们遗忘的非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05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