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金融工作组在上海召开了会议,这是自去年9月成立以来的第五次会议。此次会议汇集了中美双方的金融监管机构,包括中国证监会、中国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美联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多个部门。
双方就中美经济金融形势与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监管、证券与资本市场、跨境支付和数据、国际金融治理、金融科技、可持续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以及其他双方关心的金融政策议题进行了专业、务实、坦诚和建设性地沟通。这对于中美金融工作组来说,已经是一个常态化的议题。
但会议公告中提到的“金融压力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与美财政部就在中美金融工作组框架下加强中美金融稳定合作签署了换文,互换了金融稳定联络人名单,旨在出现金融压力事件和金融机构运营风险时双方金融管理部门能够保持及时、畅通的联络渠道,减少不确定性。有了可预期的合作框架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一旦出现一些金融压力事件,双方就可以实现迅速联络沟通、避免误解,应对共同挑战。”
金融压力事件很有可能指的是市场崩盘的情况,包括债市、股市和汇率市场的剧烈波动。最近的例子发生在7月底,日元升值引发的套利行为导致全球市场暴跌,美国股市更是连续下跌,预示着可能出现股灾。此外,随着美国即将降息,金融市场可能再次面临风暴。
美国在此次会议中提出的金融稳定联络人名单交换,很可能反映了其对于潜在金融风险的担忧。历史上,美国在军事领域就有建立紧急联络机制的传统,以避免误判和冲突升级。现在,这种机制也被引入金融领域,显示出双方对于金融风险的高度警惕。
市场传言10月将推出金砖支付体系,据称已有150多个国家响应,这无疑加剧了美国的不安。美国担心这一支付体系的出现会对现有金融秩序构成威胁,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全球对于美元主导地位的质疑日益增多。因此,这次会议很有可能是双方为接下来可能产生的金融风暴所做的尽可能多的准备。
从本次会议也可以看出,美国在金融领域确实存在求助于中国的需求。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美国通常采取围堵、打压、遏制中国的政策为主导。那么,美国何时愿意与我们合作呢?往往是在它有求于我们的时候。这个金融压力事件的提法,恐怕就是暗示美国现在面临金融压力,需要我们的介入和支持。
回顾2018年,美国以其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对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特朗普政府以加关税、芯片制裁等手段,对中国层层设卡,企图遏制我们的发展。
面对美国的强势打压,中国并未选择屈服。中美双方展开了长达十几轮的贸易谈判。美国的强硬态度,双方的分歧之大,使得谈判异常艰难,屡屡传出破裂的消息。然而,我们深知,这是一场斗而不破的博弈,我们在争取时间,为的是未来的反击。
随着时间推移,特朗普政府开始面临国内经济问题。经济增长放缓,财政赤字持续攀升,债务水平在短短三年内增加了3万多亿美元。2019年5月之后,减税带来的红利逐渐消退,经济问题成为特朗普政府的棘手难题。同年8月,美联储开始降息,试图刺激经济,但效果有限。
面对经济压力和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特朗普政府在2020年1月与中方达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中国承诺每年购买超过4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而美国则推迟对中国商品的部分加征关税。这一协议更多具有象征意义,实际执行难度较大。
随后,新冠疫情爆发,全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美国国内政治斗争加剧,经济受到重创。在此背景下,中美贸易协议的实际意义大幅减弱,双方的贸易谈判也随之停滞。
在此期间,中国加速了半导体自主研发的步伐,并加大了对东南亚地区的布局。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快速发展,绿色转型取得关键进展。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军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与美国的军事力量差距明显缩小,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超越。
到了2021年,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直言:“美国没有资格说从实力的地位和中国谈话。”这句话体现了中美实力对比的改变。此时,中美之间的谈判已经没必要了。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任意被欺压的中国了,我们有了足够的实力和底气,来应对任何挑战和危机。
近年来,中国经济虽然经历了一系列挑战,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萎靡、失业率上升、消费疲软等问题。但中国在高端制造业领域依旧取得了显著进展,推动贸易顺差持续扩大。这些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也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比之下,美国经济虽然表面看起来一片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美联储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导致通胀压力加剧,股市泡沫愈发严重。自从加息以来,银行暴雷,数据造假,经济低迷,债务越滚越大。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快要熬不下去了。
当前的美国经济就像在走钢丝,稍有不慎,整个金融体系都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而作为全球霸主的美国,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它深陷乌克兰和中东局势的泥潭,无法自拔,中东战略岌岌可危。在西太方向,美国也既无资格也无决心与中国彻底摊牌。在全球范围内,去美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战场上狼狈不堪,金融上压力重重,内部还因为大选政党之间的斗争越来越白热化。美国全方位的衰落,促使其不得不放下身段来寻求中国的帮助,这也标志着中美金融关系攻守态势的转变,预示着一个新的转折点的到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可能希望中国能够继续购买美债为其经济减压,维护其摇摇欲坠的货币地位和金融体系。
美国的算盘世人皆知,而中国绝不会轻易成为其牺牲品。从“巴厘岛共识”到“旧金山愿景”,中美关系似乎呈现出止跌企稳的迹象。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遏制的态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今年以来,美国继续对中国新能源产业进行打压,以“产能过剩”为由对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加征关税。这一举动再次展示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双重标准:一方面,美国高官频繁访华,声称希望与中国加强沟通,避免冲突;另一方面,却不断升级对华贸易战、科技战、芯片战等手段,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态度,充分暴露了其霸权主义的本质。
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是坏事做绝,还想好处占尽。这种矛盾的做法,不仅无助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反而会让双方陷入更深的困境。如果美国不改变其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不放弃对中国进行打压的做法,那么中美关系就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
在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上,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我们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并始终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这也是中美能够坐下来谈、并谈好的关键。对于美国来说,如果真有诚意寻求与中国的合作,就应该拿出实际行动来!
当前,中美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已经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反攻。我们稳扎稳打,已经拥有足够实力反击霸权。然而,中国现在并不希望美国金融霸权立即崩溃,进而影响全球经济秩序。我们追求的仍然是河渡人战略,希望美国能够有序地交出霸权,构建多极化的世界秩序。
因此,在当前阶段,中美之间的关系仍然会是一个斗而不破的状态。在未来的博弈中,我们该斗斗,该谈谈,边打边谈将成为常态化的趋势。中国将继续在斗争中寻找机遇,迎接挑战,集中力量突破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升级,最终步入制造强国的行列,赢得最后的胜利。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10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