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做套利,一年一个亿。金融不是吃软饭,不上桌子先点赞。
张三是某家银行的行长,到年底眼瞅着存款指标还差 2 亿,贴现指标还差 3 个亿。一想到自己的奖金又要打水漂,就心急如焚,于是赶紧联系自己的老铁李四。
李四是一家做大宗贸易的企业负责人,李四一听,咱自己人不说外话。我这儿最近正好有批货要进,总额正好还就是 2 个亿。目前还没到付款阶段,我先安排公司把这两个亿存到你这里,但有两个要求。
第一,利息你得给得足一点。
第二,因为我指不定啥时候要付款,所以你得给我灵活一点。
张三行长心领神会,一听就知道是套利老油条。但毕竟是自己人,而且完不成任务,奖金可能就够呛了。于是两人晚上就坐下了,一场推杯换盏,一场高歌品茗。
第二天,张三行长让贷款经理给李四的公司做了个低风险授信,然后尽职调查加审批一条龙。从财务报表、税务证明、发票到尽调报告,那是一气呵成。
之后下厂企业实地考察,业务流、发票流、资金流、货物流都核实一遍,该有的程序一个都没少,以后谁查起来都干干净净,利利索索。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李四得请张三行长点头同意公司的利息前置申请。那为啥要利息前置呢?咱先看李四是咋操作的。
李四的企业先给银行转过去一个亿,全部按照利率 2.8%的标准买成一年期大额存单。然后转手把这张存单再质押给银行。假设是利息前置的模式,一个亿的存单一年之后本息合并计算就是 1 亿 280 万。那李四现在提供的质押物就是 1 亿 280 万。
那么之后就是走放款流程,银行各级审批通过之后,向李四的企业放款 1 亿 250 万的银行承兑汇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银承。那紧接着李四继续用银承向银行贴现,按照 1.4%的贴现率,贴现时间算 364 天。因为明年的今天可能是周末,那贴现的手续费是多少呢?大约是 145 万。
这样回到李四公司账上的现金就是 1 亿 280 万的银承减 145 万的成本,等于 1 亿 135 万。当然如果没提前说的话,还要减掉万分之五左右,也就是 5 万块钱左右的贴现手续费。
那也就是说,一顿迷之操作之后,李四的公司这一个亿转了一圈回来,就变成了 1 亿 130 万,凭空多了 1.3%,也就是 130 万的现金。
而更可怕的是,李四的公司会继续把其中的一个亿再存入银行,一二三四再来一次,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路径完全一样。
如此一来,24 个小时内,张三行长完成了 2 亿的存款任务,同时还做了 2 亿 560 万的贴现业务。而李四的企业两圈下来净赚 200 万。那这样恐怕张三行长的商务车里恐怕又要拉纸箱子了,这也就是利息前置套利的路径。
但其实现在利息前置的越来越少了,因为涉及到循环质押、公转套利,银行轻易不会批的,非很铁的关系才行,所以目前利息后置的会常见一些。
那么后置能不能套呢?
依然可以套,还是刚才那俩人。张三银行给李四的公司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李四在反手质押的时候,银行只把一个亿的本金认定为质押物。利息不给你算,质押物等一年到期之后,正常给利息就完事儿了。
但只要银行同意百分之百质押,同时协议存款的利息高于贴现的成本,那自然就会有 1 至 1.5 个点左右的套利空间。
那我在网上看到很多所谓的专家给人家讲,说这个业务一天能套三圈,靠无风险套利你就能起飞。然后收你的培训费九九千八之类的。那我只能说如果看了我这个回答,就不用再去送那 9980 了。
那实际上这些都是理论值,靠利运营是有成本的,人家大宗贸易凭什么凭空落到你的企业呀?给你牵线的大哥需不需要人情世故呀?你的利润是真实的吗?流水是怎么打出来的呀?发票能过审么?
最关键的是,如果钱不是李四公司自己的,是从外边融来的。那这个成本就不可能低于 12%。而事实上,大部分做套利的基本都不是在用自己的资金,你用你的后脚跟子想想就能知道。你账上有 2 亿闲钱的企业一般是不会去做合规性存疑业务的,你投点现金奶牛类企业的股权,坐在家里听利息不香吗?
重点是哪个地区做套利的圈子很小,情商低的根本就混不进去。那我猜评论区一定会有人反驳我说利率给不到 2.8%。那我建议你可以去了解一下什么叫抽屉协议,而且这都是冰山一角呀!
去年一整年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人民币与美元的利差情况有目共睹,大多数做套利的都转型了。在外存美元,去一家国际上信誉不错的 A 银行申请办信用证。当然他这种不是商业信用证,只能是申请备用信用证,SBLC。这里要注意,如果是做外保内贷,那在申请信用证的时候只能找国内某家银行在当地的分行,这个我就不展开细说了。
总之,在拿到信用证之后回到国内银行做信用抵押贷款,这才是套利圈的新潮流。
刚才说了这么多,不是让大家这么去操作,而是给大家揭秘做套利这帮人的路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我们眼神清澈的小行长们和小企业家们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98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