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从会上获悉,针对企业货物出口查检难题,烟台海关在全国首创开展“批次检验”模式改革,提升作业时效90%,减少企业资金占用超亿元,成功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会上,烟台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宋晓文介绍,上半年,为了积极应对外经贸形势变化,推动烟台外贸高质量发展,烟台海关强化政策赋能,积极争取青岛海关出台支持烟台外贸发展30条措施,深入开展“关企面对面”“三敲门”系列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强化政策供给,全力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关区首批实现跨境电商税款电子支付和担保电子化,率先开展跨关区退货试点,推动建成综保区退货中心仓,优化市场采购“通关一体化”模式,助推“全国日韩消费品集散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争取扩大矿石混配品种及规模,深化“先放后检”“即卸即检”等便利措施,推进“智慧混铜”项目建设,协同打造“区域性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全力推进莱阳预制菜评议基地建设,推动栖霞水果评议基地加入黄河流域技贸基地联盟和上合组织国家基地联盟,为烟台优势农产品产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开拓国外市场保驾护航。探索“外轮维修+加工贸易”监管新模式,助力完成30万吨超大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修改造业务,支持我市海工装备及船舶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引导企业发展游戏机全球维修业务,实现从“贴牌加工”向贸易服务延伸,打造游戏机全球制造维修双中心。
发挥职能优势,不断提升港口发展能级。先后与烟台港、烟台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建立健全常态化合作机制。助力烟台机场二期顺利投入使用,打造旅客通关全链条智慧监管体系,实现监管智能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旅客通关速度提升50%。推动机场公用型保税仓库正式揭牌,有效弥补烟台机场保税功能空白,促进航空枢纽建设。畅通中非双向物流通道,以“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模式加快进口铝钒土通关效率,优化“件杂货出口监管”一揽子措施,实施件杂货分类监管、集中查验,助力烟台港稳居中国对非贸易第一口岸。支持“商品车物流基地”建设,量身定制“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中韩海上高速公路”政策组合包,探索实施“专用框架运输商品车出口”新模式,助力烟台港商品车国际转运规模居全国首位。
坚持问题导向,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构建“企业点题、海关答题、推动落实、评价效果”的闭合链条,常态化开展“敲政府门、敲企业门、敲群众门”的“三敲门”活动,推动烟台海关“E站通便企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累计为94家企业解决问题诉求125个。针对企业货物出口查检难题,全国首创开展“批次检验”模式改革,提升作业时效90%,减少企业资金占用超亿元,成功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积极响应企业诉求,报请海关总署支持,获批全省唯一铜精矿“转场检验”试点资格,货物口岸停留时间由5天压缩至1天,每个集装箱可节约成本约1300元。加快建设海关分地点实验室,今年5月份,港口油品检测分地点实验室顺利启用,油品检测时间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48小时,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畅通。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于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98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