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袁军宝、陈国峰
“风”起胶东半岛,“绿”动齐鲁大地。近年来,能源消费大省山东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从一束光、一股风中捕捉能源转型的绿色推动力,不断激发技术创新活力,全面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刷新能源结构“含绿量”
渤海之滨,黄河尾闾。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华能新能源风力发电场,一座座风力发电机迎风矗立,巨大的风机叶片御风转动,每年可发出清洁电量8.45万千瓦时。
随着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提速,1度电里的“含绿量”增至几何?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调控中心方式计划室主管杜冬燕说,截至2023年底,东营市新能源总装机达到655.93万千瓦,超越传统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今年1-7月,新能源发电70.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62%,占全社会用电量28.42%,即1度电中接近1/3为绿色能源供给。
东营是山东打造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的重要一环。作为全国重要的能耗大省、碳排放大省,近年来,山东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
从沂蒙山腹地到黄渤海之滨,从采煤沉陷区到盐碱滩涂地,山东以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为重点支撑,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光伏累计装机6353.7万千瓦,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2年居全国第一;新型储能规模达521.6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胡薄列举山东能源转型的亮眼表现。截至6月底,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大关,达到1.007亿千瓦,意味着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绿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
提升装备产业“含金量”
能源既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新能源开发项目蓬勃发展,带动山东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沿链聚合,新技术、新项目、新产业加速涌现。
山东发挥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优势,聚焦海上风电、核电等优势产业和新型储能、钙钛矿电池、氢能等新兴产业,重点打造烟威先进核电、沿黄环渤大功率高端风电、鲁中新型储能、鲁南高效光伏等产业集群和济青沿线氢能产业带,形成“四群一带”差异化布局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北方重要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
记者在黄海之滨的山东省乳山市看到,当地集聚了一批海上风电及海工装备企业,一处处工地塔吊林立,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车间繁忙有序。当地干部介绍,预计到2025年底,可引进海上风电相关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超过400亿元,未来将带动形成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
这股“海风”也吹到了内陆小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当地培育孵化出全省风电产业链“链主”企业,并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风电领域85%以上的产品可以在基地内生产。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王福栋介绍,今年山东省能源领域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比去年增长70%以上。未来,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开发建设,将直接新增投资近万亿元,并带动先进核电、大型海上风电装备、钙钛矿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高端装备产业集群化发展。
擦亮能源科技“含新量”
山东省肥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井矿盐生产基地,长期盐矿开采形成了一处处废弃的盐穴。如今,深埋地下数百米的盐穴通过开展压缩空气储能,变成一笔巨大的“绿色财富”。
今年4月,位于肥城的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并网发电。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陈海生介绍,这一电站攻克300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全工况优化设计、关键部件研发设计、系统集成与控制3大核心关键技术,其规模、效率、性能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探寻支撑山东新能源产业跃升的关键动力,科技创新是绕不过的关键词。山东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近3年来,全省能源领域共有187个项目纳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荐目录,其中不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
王福栋表示,下一步,山东将加快推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研发,聚力攻关一批前沿技术;引导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在山东设立研发中心,建好用好一批创新平台;围绕先进核电、新型储能等关键领域,实施一批成果转化示范工程,打造全国重要的能源科技创新策源地。(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98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