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完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 奋力绘就老有颐养幸福画

金羊网2024-08-23 06:35:40  125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高焓通讯员陈亮亮张萌

图/通讯员供图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既是家事,也是国事。

人口老龄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出系统部署。

一座超大城市,如何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银发经济的浪潮下,如何满足更精细的养老服务需求?如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

近年来,广州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实现老有颐养为目标,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激活多元力量,深化改革创新。广州养老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长者饭堂获评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优秀案例。

改革潮涌,奋楫争先。广州民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着力构建人人享有、人人可及、人人可担、人人参与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为全市200多万老年人把养老服务网织得更密更牢,奋力绘就老有颐养幸福画。

赛事引领创意涌动

银发经济“步步高”

插上科技与生态的羽翼,广州银发经济的蓝图正徐徐铺开。

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在广州,银发经济正踏浪前行,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8月23日,第八届中国(广州)国际养老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广州老博会”)开幕。今年会场增设“黄埔智慧康养设计大赛展区”,展示产品涵盖智慧医疗、智能家居等多个创新领域。这些产品源自去年11月揭幕的首届广州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创新设计大赛。

不到一年,一项新赛事与银发经济的创新成果同步萌芽破土。

创意涌动,国内外近400支参赛队伍踊跃参与;“产学研”联动,广州首批两个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展示体验中心落户黄埔区,其中一个还设在校园里、养老院旁,参展企业得以更快获知市场反馈,对产品迭代升级。

银发经济一头连着人们的享老需求,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机遇。

今年3月,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全国首发“银发经济10条”,着眼产业集聚、项目集聚、园区集聚三大重点,用真招实策与真金白银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心骨的银发经济产业集群,力争通过3年时间,集聚银发经济企业超1000家,实现产业规模破千亿元。

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广州北部,康养产业蓄势待发。

“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环‘两山’示范区”)的定位之一。在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的指导下,今年老博会期间将举办环“两山”示范区康养产业专场供需对接会。

政策加持、业界响应,广州银发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终将转化为人们幸福养老的助力。

完善设施精细服务

养老有了“多选题”

当前,广州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形成,老街坊们能在“一碗汤的距离”内颐养天年。

在越秀区,年过七旬的陈叔每天都在“日托班”康复师的陪伴下完成记数卡和“摆积木”两套作业。在陈叔的老伴看来,动脑的机会多了,陈叔的阿尔茨海默病或许能延缓发展。

在天河区,天河南街颐康中心曾为一对年过八旬的空巢老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通过适老化改造、制订照护计划、提供配餐服务和健康监测等方式,几个月的时间里,老两口的体重增加了,精神面貌改善了。

在增城区,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结合当地的文旅资源,推出“养老大配餐+乡村旅游”模式,让游客在游览美好风光的同时体验不同镇街的助餐配餐服务。

广州目前已建成颐康中心178个,具备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助餐配餐等功能的颐康服务中心(站)2839个,实现村居全覆盖,“1+N”综合性基本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满足健康与吃好的需求后,在“家门口”还能发现哪些养老“新花样”?今年,越秀区民政局携手广州老博会组委会联合打造“越秀乐活体验区”,聚合全区银发产业资源,助力越秀区构建涵盖医、食、住、行、乐的银发族消费新场景。

从养老到享老,在“家门口”便可一网打尽。

汇集资源补齐短板

农村养老也无忧

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需要调动更多资源与力量。

今年6月,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着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在广州,2839个颐康中心(站)已覆盖全市村居,1426家长者饭堂不断向乡村延伸……民政部门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养老服务协调均衡高质量发展,让农村老人和优质养老服务的距离更近一点。

2023年年底,从化区敬老院完成“公建民营”改革,为特困人员和有需要的社会老人提供更加精细优质的养老保障服务。如今,从化区已有颐康中心8个、颐康服务站272个,助餐配餐点48个,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实现镇(街)、村(居)全覆盖。今年,从化区还将推动养老机构认知障碍(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建设,预计年底前建成225床。

从化区逐步打通农村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广州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优质发展的缩影。

当前,广东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广州民政部门将继续认真落实省、市民政领域“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敬老院升级转型,探索多种服务模式满足农村老年人就餐、照护等服务需求。

政策加码融湾提速

“北上”养老正流行

今年恰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作为粤港澳合作的四大平台之一,广州南沙不断续写着粤港澳大湾区双向奔赴的民生故事。

如今,“北上”养老逐渐成为港澳老人的新选择。2023年以来,广州民政部门多措并举,加快推进民政领域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为大湾区畅行的“高速路”增添民政底色。

2023年4月,广州率先在南沙试点放开户籍限制,符合条件的港澳老年人可申请入住南沙公办养老机构。

今年年初,《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发布,为“跨境”民生按下“加速键”。同时,广州将“争取首批2-3家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香港特区政府‘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列入民政工作报告。

今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本部及南沙院区被纳入试点名单,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在广州看病拿药将更方便。

今年3月,全国首个“跨境”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在南沙启动。南沙区与香港、澳门养老机构代表签署了粤港澳跨境养老标准合作备忘录,将通过跨境养老服务标准三地协同研制与实施,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中列在首位的重要部署。

“孩子们忙完工作就来看我,看到我的身体更好了,他们很放心,我也很幸福。”住在南沙区养老院的香港长者说。从机制联通到心心相融,广州民政部门将持续探索推进跨境民生,为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贡献民政力量。

数读

广州全市养老机构300家,养老机构床位6.27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超84%。全市75%的养老床位、100%的养老服务综合体、100%的长者饭堂的服务由社会力量提供。

广州实施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制,分层分类为老年人提供物质帮助、社会优待、照护服务、关爱服务共4大类30项基本养老服务。

广州已为超54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设立医养结合机构140个,护理站110个,176个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与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签约开展医疗服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9513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