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提议“反内卷”! 买车趁早, 价格战要结束了?

车主指南2024-08-21 10:51:50  86

“价格战”与“恶性竞争”也许只有一层纸的距离?

如今车圈的竞争有多激烈,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吧?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在内卷潮中活下去,部分品牌宁可冒着“背刺消费者”的骂名,也要不断压低新车定价或进行频繁的改款。

对此,中央其实早已看在眼里。

在不久前结束的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谈到当下的经济部署以及汽车行业时,就重点提到了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这也是“反内卷”的议题首次出现在这个级别的会议之上,一直以来汽车市场的定价都是市场自发性的调节行为,车企拥有绝对的定价自由,政府也从来不会干涉,可见当下汽车行业的现象已经多多少少引起了高层决策者的重视。

虽然说与以往相比,新能源时代的汽车工业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不过“价格战”归根结底还是“成本战”,在短期来看虽然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得到了降低,但是从长期来看对于车企的发展以及汽车行业质量体系的建立,并不见得是一件百分百的好事。

此前,不同的车企对于内卷也存在着不同的态度,但随着价格战“越战越酣”,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高管开始“站队”表态反对价格战了,而以宝马为首的BBA三大豪华品牌,在7月底更是率先以实际行动展现自己反对价格战的态度,其中宝马、奔驰纷纷收紧终端优惠幅度,下调销量目标。

价格战背后的危机

其实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自从去年湖北“东风系”国6B清库引爆价格战以来,整个中国汽车市场的得与失。

首先,在最初阶段消费者的获利是最明显的,能够以远低于市场均价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车型,不到8万元的各类A级轿车、不到20万的宝马i3,令消费者对车企们的竞争“喜闻乐见”,甚至大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

而随着自主品牌逐渐主导战场,凭借着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以及成本上的优势,中国品牌不仅做到了“油电同价”,甚至还做到了“电比油低”,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也迅速攀升,甚至对燃油车实现了反超。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时代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产品的认同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消费习惯的转变,以往合资品牌头上的光环荡然无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也不断听到了合资品牌减产、关厂的新闻传来,比如就在8月伊始,本田便宣布将通过关停工厂削减49万辆燃油车的产能,并通过改造产线,增加24万辆电动车的产能。而这也是本田在以合资身份进入中国市场20余年以来,首次的产能缩减。

这样看来,通过这一年多以来剧烈内卷,中国品牌似乎一举实现了夺回市场话语权以及打掉合资傲气这两大壮举,这又何来的“失”呢?

由于行业竞争越发激烈,自主车企们对于降本的需求也不断增强,这种压力最终也会转嫁到上游供应商上,部分品牌甚至会出现“威胁”供应商降价甚至是克扣合同款项的现象,这也让不少供应商陷入到了两难的境地之中:继续做下去,迟早倒闭;不做下去,立马倒闭。

这还不止,由于目前大小车企们都面临着现金流退坡的难题,汽车制造业对供应商的结款往往采用的是“上车结款”的方式,也就是说供应商将零部件供给车企以后并不能第一时间获得结款,而是要等零部件正式装车以后才会进入回款流程。而某新势力品牌,就曾被曝光结款时间竟长达221天,而更重要的是,车企们付给供应商的往往不是现金而是“承兑汇票”,这就意味着供应商还得在特定时间以后才能拿着这堆汇票到银行中兑换现金。

倘若结款需时半年,“汇票”的兑现时间又需半年,供应商的实际回款时间就将长达一年以上,而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要不断承担来自车企的降本、增量、迭代、改良等压力,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生存环境其实已经到了值得引起重视的地步了。

而实际上,真正因此高层决策者担忧的还不止如此。

随着自主品牌挤占国外品牌的生存空间,并自身也不断寻求出海扩张市场,国外市场对于中国品牌的“敌意”也在日益增长,而中国品牌的出海量虽然不断增长,但是增速却有了明显的减缓。根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海外市场增长率仅为13.2%,远低于2022、2023年同期的77%以及120%,增长速率甚至不如燃油车型。

一旦中国品牌出海受阻,新能源车势必将会出现产能过剩的尴尬,并将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目前之所以车企们会在结款时“滥用”汇票,正是因为大家都想要将现金流放到扩张海外市场上,而如果出海之路被堵,这部分现金就相当于“打水漂”了,后续如果出现“汇票”无法兑现的暴雷情况,也会引起整个行业的动荡。

而此前欧洲市场针对中国电动车的加税,就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而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欧洲支持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的国家,与“败走”中国市场的车系可谓是高度重叠,而在中国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德国,反而是不支持加税的。

中国市场对于大众的重要性不亚于欧洲

正所谓“投鼠忌器”,假如那天我们真的连德系车都彻底打趴下了,那我相信德国人也将彻底没了顾虑,因此从长远的目光来看,中国其实并不希望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合资品牌都赶尽杀绝,而是更希望出现更多像小鹏·大众、零跑·STELLANTIS这样的反向合资,让外国品牌来充当中国品牌在世界市场的引荐人和背书者,让中国电动车以一种更温和的方式来与海外市场接壤,这才是更高级的“阳谋”。

其实,自从中国“押宝”新能源产业,新能源车在工业品之外,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化任务”。宏图伟略从来都不是“无脑爽文”,更不是有勇无谋地喊打喊杀,而是按部就班、深思熟虑的布局。虽然大概率在短期以内政府都不会以直接的手段来干预这场价格战,但是假如车企之间再不找到一个平衡点,那也许这场“小朋友”之间无休止的大闹,也是时候该由“大人”出面制止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8538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