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导读
在访谈当中,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说出了这样一段话:当时我们选择回国来,是因为我生下来就是中国人,虽然我们在海外长大,国籍不同,但是心里面就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也不需要讲什么道理,我们就希望看到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强盛安康。
不只是我一个人有这种想法,海外的朋友想法是一致的,有1000多名海外员工,没有一个人拿海外的薪水。
张汝京对国际半导体行业的重要性
张汝京出生于南京市,早年间因为战乱,全家搬迁去了台湾,在台湾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期。从台湾大学毕业之后,他去到了美国进行深造,开始了他在美国生活工作的时期。
张汝京在美国高校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他进入了德州仪器工作。他在德州仪器,跟随集成电路的发明人基尔比学习半导体技术,后来又跟随张忠谋学习企业管理制度。
又在邵子凡的提携下,负责德州仪器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地建设半导体工厂的项目。几年下来,张汝京在半导体产业的管理建设上面,有着自己丰富的经验。
当时德州仪器的规定是工作满20年,可提前退休。张汝京在退休之后,开始逐步将晶圆加工厂往中国大陆市场进行推进。
由于机缘的巧合,他先回到了台湾,担任世大半导体的总经理。他给世大的项目规划是第一和第二厂建设在台湾,第三厂到第十厂全部建设在中国大陆。
只是过了两年之后,世大半导体的生产线拉满,开始进行盈利,成为了比肩台积电、台联电的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台积电发现世大半导体的发展前途不可控,而且张汝京在技术发展和管理企业上面有着非常不俗的个人水平,如果放任不管,那么世大在未来必然会成为能抗衡台积电的企业。
台积电准备并购世大,最开始跟张汝京协商,张汝京态度坚决,不同意。随后台积电绕过张汝京,用丰厚待遇说通了除张汝京以外的其他管理层。收购项目已成定局,张汝京发现没有办法挽回,便准备放弃手上的股份,前往内地发展。
张汝京最开始想在香港发展,因为香港不受瓦森纳协议的影响,可以获得来自于美国的技术支持。但是上海市高管江上舟,这个时候正在全球各地招揽半导体产业的人员。
在他和上海市政府的推进下,张汝京最终来到了上海,在上海成立了中芯国际。跟随张汝京一起回来的,还有一批工程师。
美国国籍的重要性
在中芯国际成立之后,美国部门一直在密切观察中。由于张汝京是美国国籍,所以在引进国外制造设备的时候非常顺利。
并且他还信仰基督教,说服了美国教会给中芯国际做保证,保证中芯国际在拿到制造设备投入生产之后,不会涉及与中国军方的合作,加快了中芯国际扩张的速度。
在短时间内,中芯国际建设起来了3条8英寸的晶圆生产线,这个建设速度在国内外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也同时成为了中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庞大的晶圆加工厂,在中国的许多大城市都建设有分工厂。
中芯国际的快速发展招来了台积电的专利压制,由于中芯的早期技术人员都是来自于曾经世大和德州仪器的人,在自主技术上面非常吃亏,手上的专利也都被这些海外的企业以及台积电掌控着。
几次专利官司打下来,中芯国际受损严重,经济低迷。最后还是江上舟以中国市场作为砝码,这才逼迫台积电退让了一步,将中芯国际保了下来。最后,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签订和解协议,中芯国际赔付台积电上亿的罚款,并且允许台积电并购中芯国际10%的股份。
在和解协议签署完之后,张汝京引咎辞职,离开了中芯国际。
离开之后,他在中国创办了新昇半导体,负责在LED领域大硅片的研发与量产。
在将新昇半导体的业务项目推向商业化之后,张汝京又在青岛,创立了芯恩集成电路公司,主要的研发方向是IDM的产业模式。
以往拥有IDM产业链模式的公司,都是以德州仪器、英特尔、三星、应用材料公司为主的大企业。从设计,到制造,到封装,最后到流入消费市场盈利,整个公司全都一条龙包办了,不需要其他企业进行参与,这种垂直模式的工厂,是国际半导体领域发展的终极状态。
几年下来,工厂在掩膜、功率器件、光罩等多个领域扩充了生产线,一步步完善IDM产业链在中国市场的版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7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