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的市场里,14英寸笔记本电脑并不值得购买
差不多在十年前,如果有朋咨询笔记本电脑的购买建议,那么“尽量别买14英寸的机型”或许会是当时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说辞。
这是因为在当时的市场里,“14英寸级”可以说完全就是各厂商出于妥协,专门卖给不太懂、同时预算又相对紧张消费者的产品。
仅760g的NEC VG3是曾经轻薄本的代表
论体型,当时的绝大多数14英寸笔记本电脑无论厚度、重量,还是机身做工和材质,都远远比不上同期那些12、13英寸机型的“真正轻薄本”。要知道早在十年前的PC市场里,诸如NEC、富士通、三星、戴尔等品牌就曾先后推出过不足1Kg的13英寸超轻薄机型。如果消费者想要“既轻薄又强大”的产品,那么在彼时的索尼VAIO产品线里,也不乏像Z系列这种13英寸、却配备标压旗舰CPU和独立显卡,甚至还有碳纤维机身和蓝光光驱的“怪物”可供选择。
而在更大尺寸领域,对于十多年前的笔记本电脑市场来说,只要消费者愿意稍微多加一些预算,Ta们就能买到性能高得多、屏幕、音响素质也普遍更好的15.6英寸、或17.3英寸的“影音本”。这些彼时的大尺寸机型尽管并不见得有明显的游戏属性,但它们配备的显卡性能,绝大多数都要比同期的14英寸机型好得多。
然而目前的情况出现反转,“真轻薄本”疑似已被放弃
然而当时间来到最近这两年,相信不少朋友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厂商已经不再推出13英寸或更小尺寸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取而代之的则是14英寸重新成为了他们的“心头好”。无论是商务轻薄本、游戏本,甚至是定位专业向的移动工作站,现在普遍都有14英寸的型号面世。
戴尔曾经的超薄本惊艳之作Adamo XPS
那么为什么厂商现在都不再推出13英寸、或是更小屏幕尺寸的超轻薄型笔记本电脑了呢,是因为消费者现在对于这类产品的体型和重量不在乎了吗?
从市场反应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比如最近几年,但凡有厂商推出1KG左右重量的14英寸机型,普遍都会得到社交平台上诸多消费者对于其“超轻薄”的赞誉。
而且也确实有不少产品至今依然会以“Air”之类、一看就知主打轻薄的后缀,来作为产品名的一部分(尽管它们普遍都不如过去的轻薄本轻薄),由此也不难看出市场对于“轻薄本”客观上还是有需求的。
为何低压轻薄本不出了?供应链可能是主要原因
那么13英寸或以下尺寸“轻薄本”的式微,又是否是源自供应链层面上的变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说是,但也不完全是。
一方面,纵观各芯片厂商的产品序列就不难发现,无论Intel、还是AMD,他们其实都有推出TDP低至9-15W的“轻薄本专用U”。所以说现代的移动版CPU功耗普遍高到轻薄本“塞不下”了,显然是不成立的。
但另一方面,在主流CPU产品线,虽然各家都有推出超低功耗的移动处理器,可这类产品不仅在如今的整个PC移动处理器里占比很低。而且更为糟糕的是,与那些“出厂功耗”更高、定位更偏向全能本或游戏本的移动处理器相比,“轻薄本处理器”的性能设定普遍要差了很多。
举例来说,AMD目前最好的“游戏本”CPU是具备16核、并有144MB缓存的Ryzen9 7945HX3D,最好的“全能本”CPU是12核、Zen5架构、36MB缓存的Ryzen AI9 HX375,而他们最好的“轻薄本”CPU呢?是只有8核、24MB缓存的Ryzen7 8840U。就更不要说Intel那边了,Core Ultra7 165H和165U尽管看似“一回事”,但其实一个是6大核、另一个却只有2大核,真实性能说是云泥之别也不为过。
性能与工艺的不匹配,让现代CPU再难适应轻薄设备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哪怕是在十年、或二十年前,当时轻薄本用的处理器不也普遍比大尺寸机型的性能要差吗,为什么当时的消费者就没意见,当时的“真轻薄本”就普遍还能定位更高、而且卖得也不差呢?
初代MacBook Air诞生时,笔记本电脑CPU普遍是双核,“低压U”的性能劣势并不明显
确实如此。但问题在于,当时的移动处理器大多不过双核配置,即便极少数旗舰笔记本电脑用上了四核,但对于“轻薄低压U”来说,频率低一点的双核设计顶多也就只比标压型号慢个百分之几十而已。更何况在当时的芯片普遍水平之下,只要厂商真的想堆料,强行把标压四核塞进超轻薄旗舰本里也完全可以做到,无非是价格更贵,但因为产品力足够,所以也就会有消费者愿意买单。
像索尼VAIO 15周年版这样13寸机身用标压旗舰U的设计,如今再也不可能了
但现在呢?顶级的游戏本CPU动辄24核、20核,常见的“标压全能本”CPU少说也有10核到14核,但是超低压的轻薄本CPU能有8核都已经算高端,甚至还有不少仅为4核(而且全小核)配置的产品。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在半导体制程的制约下,处理器盲目追求高主频设计,早已被证明并不可取。相比之下,堆核心数量就成为了能够更快提升峰值性能、同时合理控制成本的办法。但即便如此,当“市场对于性能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半导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速度时,就避免不了功耗、发热整体上涨的大趋势。
在这个趋势下,越是尺寸大的设备显然就有更多余裕来解决散热、供电问题,所以大家会看到游戏本、全能本、轻薄本之间的CPU核心数量差距、性能差异越拉越大,“传统的”超低压轻薄本性价比也因此不断下滑。而更厚、更重一点,但是换来了好得多硬件配置的14英寸、乃至16英寸轻薄型“全能本”,也就很自然地成为了市场的新宠。
虽然可以说这本身其实也是一种“进步”,只不过探究它背后的原因,多少还是会让人感到技术的无奈,以及在超低功耗处理器式微后,如今的笔记本电脑产品在工业设计上变得多少有点想象力匮乏的惋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73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