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的“至暗时刻”, 怎么破?

财经早餐2024-08-17 06:41:06  157

近年来,各大奶企在全球媒体上频频亮相,特别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更是给了乳业一次绝佳的实力展示舞台。且不说伊利蒙牛已经连续多年与中国奥运健儿同行,商战一轮接着一轮,而光明也已和中国女排相伴走过了八个春秋。但与在闪光灯下光鲜亮丽的奶企形成对比的是,行业的更多参与者,这两年正面临着行业的“阵痛”期。

奶价,在下跌据证券日报等媒体报道,近日,我国农业农村部披露的一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第四个星期,内蒙古、河北等十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为每公斤3.22元人民币,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14.1%。而根据国家奶牛体系检测系统稍早些时候披露的数据,今年5月我国原奶行业的亏损面已经扩大到超过80%,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同比连跌27个月,为2010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抛开冰冷的数据,一个个乳业从业者的感受更加真实:有的牧场主表示“近几天,原奶的收奶价格维持在3元/公斤上下,这个价格我连成本都回不来。”“400头牛,每天一睁眼就是好几万的费用,现在只能减少奶牛的数量,严格控制成本。”和生产端相对应的,是消费端的降价促销:据笔者切身感受,近期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奶制品的促销都络绎不绝。例如,笔者前几天在某平台上购买的巴氏消毒奶,在“买一瓶送一瓶”的基础上,还推出了满减活动,力道之大前所未有!而笔者从下班后逛超市的经验来看,现在为数不少的奶类产品,无论是鲜奶、酸奶、抑或奶酪等其它制品,在各大商超“低价策略”的指引下,不但打折力度空前,而且提供试吃,其中不乏知名大品牌!降价促销,至少可以说明供过于求:此前7月3日中国奶业协会在武汉召开的第十五届奶业大会上,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直言,当前我国奶业正面临2008年以来最大的挑战,包括乳品消费市场疲软、原料奶供应过剩等情况。乳制品行业具有鲜明的周期性。而这一波产量过剩,用2016~2017那一波下行周期以来“最惨”来形容,恐怕并不过分,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供需严重失衡!

牛奶,成本几何?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链,涵盖饲草饲料、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终端销售等多个环节,而且各环节连接紧密!从产业链情况来看,奶源供应为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包括牧草种植、饲料加工、奶牛养殖、原奶生产等;中游为乳制品加工,将上游收购来的原奶经过各种工业加工为白奶、酸奶、奶酪、奶粉等各类乳制品;下游为品牌门店、商场超市、便利店等各类销售渠道。

乳制品产业链

2019—2023年生鲜乳月度收购价格

进口产品,如何搅动国内乳业?在讨论乳业的供需关系时,不可忽略的因素是——进口产品的搅动!据中国海关统计,2024年1-6月,我国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130.82万吨,同比-15.6%;进口额54.35亿美元,同比-22.4%;进口乳制品折合生鲜乳为806万吨,同比-15.6%(干制品按1:8,液态乳品按1:1折算,下同)。这么大的比例,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显然是巨大的。其中,进口干乳制品96.47万吨,同比-15.6%;进口额47.13亿美元,同比-23.7%;进口液态奶34.35万吨,同比-15.8%;进口额7.22亿美元,同比-13.3%。从主要品类来看,进口量比较大的产品几乎全部下降:其中进口量最大的产品大包粉-20.7%,降幅最大的是婴幼儿配方奶粉,降幅为33.8%;乳清类产品进口-11.6%;包装牛奶进口-24.3%;奶油、奶酪、稀奶油、蛋白类和炼乳有不同幅度增长。

中国进口各类乳制品总量及主要来源国2024.1-6(单位:万吨)

中国大包粉月度进口2023-2024

乳业出海,是好的选择么?就目前来看,上到蒙牛、伊利、飞鹤等头部企业,下到燕塘、简爱、君乐宝,在2024年的出海进程上都更迫切了一步。以蒙牛为例:根据蒙牛2023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蒙牛乳业在全国共有45个生产基地,在国外的工厂包括印尼2个、澳洲2个、菲律宾1个及新西兰1个生产基地,年产能合1404万吨。当年蒙牛旗下的冰淇淋品牌艾雪拿下印尼市场第一,菲律宾第三,并继续往越南、泰国迈进。而近年来伊利在出海方面也是动作频频:2023年,伊利海外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10.08%,出海重心主要放在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市场。泰国Cremo以第一增速引领市场;印尼Joyday品牌知名度提升至46%,增速市场第一。近日,伊利还宣布一项国际化新进展,伊利的首家旗舰店正式落户美国洛杉矶,包括安慕希、优酸乳、巧乐兹等核心大单品已通过美国FDA审批,同步登陆美国市场销售。虽然如此,近年乳企出海,主要还是集中火力猛攻东南亚,道理很简单:发达国家的市场,只会更卷!以美国为例: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自1975年以来,美国的生鲜乳产量增长了96%,2023年达到2266亿磅的历史最高水平。但三十年前,美国人均年消费牛奶约250磅,约合113公斤,但是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降至149磅,约合67.5公斤。自2000年以来,人均消费量已经下降了25%。由此可见,美国的牛奶是供过于求,完全不需要进口!而且想出口乳制品的,可不止有中国:据相关资料,2024年第一季度,新西兰乳制品的全球出口量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在国内的超市柜台,也可看到来自新西兰的常温奶甚至低温奶。其实更让人揪心的是:原奶价格降那么狠,超市里的奶为何还是那么贵?据商务部数据监测显示,近三年来,国内牛奶零售价一直在高位徘徊,2023年平均零售价格12.52元/公斤。作为对比,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液态奶零售价格仅仅在6-7元/公斤徘徊,我国奶价比发达国家高出了一倍多。业内曾经测算过,从零售价与收购价的比率来看:发达国家为2:1-3:1,而我国的比率为3:1-5:1。总而言之,奶企们低价买入原奶,高价卖出成品奶。前者压力给到奶农,后者压力给到消费者,充当“中间商”赚差价。比起急于出海,国内的乳企最好还是先想想,如何向国内消费者提供更多质优价廉的产品的同时,保障上游牧场主的收入不至于大起大落——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72530.html
0
最新回复(7)
  • 森白聊科技2024-08-18 19:59
    引用7
    根本原因是百姓没钱了,喝不起奶。
  • 王涵大朋友2024-08-18 18:02
    引用6
    以人均奶制品消费低于世均的状况,仍走下坡路。什么原因,奶企自己不清楚吗。从收购开始到加工都灌水,然后弄出个以3.0为圭臬的标准,质低价高加抽条(250—245—240—230—220—……,而国家建议每天250毫升,喝一袋还是两袋呢),鲜奶煮沸后少奶皮、没有奶香,民众还会继续埋单吗。另一方面,以各种概念为噱头炒作中、高端奶制品,却不知中产阶层在消退……。所以,这样下去,中国奶企将杀死自己。
  • 不是这样算的:消毒杀菌、加工、包装、人工、物流、仓储、分销…这些都要成本的。但话说回来,三聚青胺事件记忆犹新,之后再也没买过国产牛奶。
  • 丽丽旅游2024-08-18 12:15
    引用4
    中间商疯狂赚差价
  • 岁岁说球2024-08-17 16:57
    引用3
    加了多少水谁知道呀?
  • 国学中的智慧2024-08-17 16:56
    引用2
    加的水你知道有多少呢?
  • 陈琳评汽车2024-08-17 15:39
    引用1
    12盒(250ml)的奶牛折合成kg约为4公斤。按照文中提到的成本3.5元/kg(按利润算4元/kg)合16元。市场大品牌卖多少钱55一提吧?是消费不行吗?是太贵了。卖35一提,算上其他成本就不能赚钱了?盒子太贵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