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买新能源车的人,就应该要做好背刺的准备。
“背刺”这个词在新能源时代盛行,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行业常态。
除了最近因为背刺老车主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的极氪,再往前数,理想、小鹏、蔚来、深蓝、特斯拉、比亚迪,都曾经发生过“背刺”车主的事情。
这其中原因各不相同。
比如早期的蔚小理,都曾经闹出过由于新款车型推出时价格更低,或者刻意隐瞒新款的发布信息,诱导车主购买旧款车型,导致刚刚购买旧款车型的车主们集体投诉,最终不得不给予老车主补偿的事件。
早期的新势力毕竟造车经验尚浅,虽然都是所谓的用户型企业,但在用户的运营上还是会经常犯浑。
也有品牌力强如特斯拉这样的,能够将价格游戏玩得炉火纯青,说涨就涨,想降便降,哪怕有车主不满投诉,特斯拉也不给一分钱补偿。从商业契约的角度上讲,特斯拉本身没有任何错。
但是新能源时代发展到今天,更多的背刺行为已经是车企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首先是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新能源还处在一个快速变革的阶段,更新换代的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燃油车。
不可否认,新能源车发展到今天,产品属性上已经变成了电子消费产品。
与发动机、变速箱可以几十年如一日保持性能与价格的稳定不同,电子产品的发展过程,波动非常厉害。
一方面是广为人知的“摩尔定律”仍在发挥作用。比如在半导体集成电路上,每18个月至24个月晶体管的数量会增加一倍,处理器的性能也将翻一翻,反之价格成为原来的一半。
另一方面,市场供需的变化非常激烈导致成本变化也非常大。比如动力电池的原料碳酸锂价格,可以在一年之间从一路暴涨到一路暴跌。
因此电动汽车往往可以做到一年一换代,而且理论上价格可以不断下探。每次换代,势必都会让老车主感受到背刺。
第二个不能忽视的因素是,眼下的汽车行业正在进行着惨烈的竞争。
过去车企一款车即使卖不好,还可以苟活几年,熬到换代。但现在不同了,一款车推向市场,如果卖不爆,很可能整个企业就玩不下去了。
不管是价格战还是价值战;是卷销量还是卷技术,现在车企策略决策的应对都必须加快。调整价格、推出新品、升级技术,每一步其实都是事关生死的事情。
生死与口碑,哪个更重要?在这种情况下,车企很难顾及老用户的想法。有时候明知这个决策会带来一片骂声,但也不得不做。
所以,站在市场角度看,背刺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商业行为。
其实在燃油车时代,传统车企们也不乏类似的背刺行为。
只是市场竞争不够激烈,车企每一代产品的变化也不会有那么激烈。即使现在传统燃油车纷纷大幅降价,但大部分用户还是将车定义为工具,而非快消品。在这样的背景下,车主们往往不会有激烈的反应。
在新能源没有发展到和传统燃油车一样成熟之前,这种背刺始终都会存在。
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已经享受到了比传统燃油车更好的智能化体验、更低的用车成本。那也必然要承担起新能源车快速迭代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我们不能一面在享受科技带来的魅力时,认可新能源车是大号电子消费品;在面对新能源车快速换代时,又用传统燃油车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它。
车企给补偿,是情分;不给补偿,也是本分。话很难听,但是这个理儿。
如果真的接受不了这种背刺,为什么不踏踏实实的买一辆传统燃油车呢?(文/优视汽车 老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7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