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蹭热点

新京报传媒研究2024-08-16 21:10:20  60

文 | 王可(新京报传媒研究院)

热点新闻发生后,读者关心的是什么?

除了事件本事,还有很多相关话题值得报道,甚至很多跟公众切身利益相关。

这些不是“蹭热点”。

01

站远一点 看清一点

近日,“未成年人公路骑行遭碾压身亡”的新闻引发社会关注。

相同的视频、配图,相似的事发现场描述,不出意外都是同一批接受采访的当事人或周围居民。媒体拿到这样的“第一手”资料,当成稿发出,稿件内容必定高度接近。而后续解读中,相似的律师、专家观点也基本聚焦在事件本身,读者读一篇而知全貌。

媒体聚焦新闻事件本身,挖掘新闻现场、当事人等近围话题,抢时效,抓眼球都是最常规的操作手法,但新闻要素有限,读者第一时间想看到更多事件细节,细节之外,可以挖掘的内容,往往才是新闻稿件做出个性的“分水岭”。

事件被爆出后第4天,新京报社会新闻版面发出整版选题《实地探访,低龄儿童能去哪里骑行?》,内容聚焦“孩子如何更安全地骑车”相关话题, 是对“未成年人公路骑行遭碾压身亡”事件的落地报道。

从北京城区道路上的未成年人骑行上路现状,到可供儿童骑行的郊野公园、城市绿道的推荐,再到交通领域专家对于打造儿童“骑行公园”的建议,处处不离“骑行安全”,又跳脱了“遭碾压身亡”悲剧本身,对于北京本地读者来说,让阅读有了超越新闻之外的收获。

02

“实用”是法宝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挖掘新闻事件的“第二落点”,这样的报道,并不十分追求时效,也不一味专注独家新闻,更多的是追求“独到”——独到的视角、见解和报道效果,给出读者更关心的答案,源于新闻,也是给新闻做了最好的注脚。

2023年9月,一名司机在清洗危化品运输车槽罐时晕倒,后掉进罐内窒息死亡。

在媒体追踪报道单点新闻,关注伤亡事故的来龙去脉时,新京报发出深度稿件,聚焦“危化车槽罐清洗乱象”,从行业风险角度解读了一直以来存在的“潜规则”,也带领读者打开思路,看到了平时难以接触到的行业内幕。这篇稿件也获得了新京报2023年度新闻奖调查报道优秀奖。

新闻事件很少“单点发生”, 寻找第二落点就需要用出连点成线的“手段”。

选题从人性化、人情化的角度出发,以“实用”为基本原则,让读者感到“不得不看”“不关注不行”,即便不能立即解决问题,也能促进其解决问题的加速。

03

第二落点不是万能钥匙

即便对时效性要求不太高,看似可以“慢工出细活”,选取第二落点挖掘新闻价值也并非百无禁忌。

首先,简单事实报道不必过分追求第二落点。类似天气、交通等简单明了的实时报道,第一落点已经可以满足读者需求,此时第二落点的挖掘难以提供额外价值。

其次特别重大突发新闻事件,短时间内的第二落点报道可能被信息潮淹没。如地震、海啸等大范围自然灾害,灾难发生前期,公众对事件的关注点集中在事件本身、受灾情况、直接影响等,而外围的分析和评论则容易被忽略,同时反而错失了突发新闻的时效性,失去了与读者建立情感链接的最佳时机。

最后,受众需求的差异也要进入第二落点挖掘的分析范畴。很多时候为了追求选题的“新、奇、特”,新闻稿件第二落点的选择过于专业或局限,而远离了读者的普遍兴趣和信息需求,与挖掘第二落点的“初心”背道而驰,这样的稿件对于读者的吸引力也会相应减退。

作为新闻报道的有效补充,第二落点的挖掘并非万能钥匙,结合新闻事件的特性和受众需求合理运用,才是发挥其最大价值的关键。

校对|张彦君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6749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