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也烈
袁也烈(1899-1976),原名袁炎烈,湖南省洞口县人,享年77岁。
幼时在家乡读书,后考入长沙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和省立第一师范。
1924年考入桂军广州军官学校,后被编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校“青年军人联合会”党代表。
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独立团连长、副营长。
1927年任“国军”第11军第24师第2团营长,参加了“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军在南下作战途中被打散后,他辗转到上海,被中央军事部派往广西开展工作;任广西龙州警备大队(桂军所办)参谋长兼第1营营长。
1930年2月参加“龙州起义”;相继任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第1纵队参谋长(纵队长何家荣,政委潘裕明【无资料】)兼第1营营长,红7军第20师第59团团长(政委张翼);参加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反“围剿”作战。
袁也烈回忆丛书
1931年2月在广东乳源县作战时负重伤,同年5月在上海疗伤时被捕。
1935年秋,经组织营救获释后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绥远、北平等地举办抗日游击队训练班。先后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武装部部长(总队长李昌),河北民军(高树勋部)学兵队队副兼游击战术教员,“国军”第69军教导总队政训处主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随营学校校长,抗日军政大学第1分校训练部部长(校长周纯全,政委李培南),山东纵队第1旅独立支队支队长(政委刘涛),八路军山东军区所辖清河军区参谋长(司令员杨国夫,政委景晓村)、渤海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一副司令龙书金)。
抗战胜利后,相继任渤海军区司令员(政委景晓村、张晔)兼军区第7师师长(政委李曼村),华东野战军渤海纵队司令员(政委周贯五),山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一副司令员许世友),华东军区海军第二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一副司令员林遵)。
袁也烈便装照
新中国成立后,相继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1951)、政委(1952-1955)。
1955年9月,任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首任政委。
1955年12月至1965年12月,任海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60年兼任国务院水产部副部长,1963年兼任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组长。
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曾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夫人罗加,生卒籍贯不详。
袁也烈、罗加夫妇合影
文中涉及的部分人物简介:
何家荣(1901-2004),广西陆川县人,1930年离队,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后任农工民主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顾问。
张翼(生卒年不详),江苏省阜宁县人,1934年投敌,1940年因内讧被枪杀。
李培南(1905-1993),江苏省邳县人,后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代校长。
刘涛(1911-1941),山东省荣成县人,烈士。
景晓村(1917-1994),山东省章丘县人,后任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
张晔(1907-1990),山西省河津县人,后任山东省人大副主任。
林遵(1905-1979),福建省福州市人,国民党起义将领,开国少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6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