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了打响“反内卷”第一枪。
7月30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反内卷”: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汽车行业堪称中国最内卷的行业之一。
进入到4月份以来,已有超38家车企,共126个车系,进行降价或优惠调整,这是国内汽车市场历史首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降价。
但有一家企业走上了反内卷道路,他让我想起了早年间的汽车品牌创始人,低调务实,即便身处弱势之时,也毫不气馁,几十年如一日的造好车。
这家企业就是长城汽车,背后掌舵人就是魏建军。
创业34年,他把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60人小厂,打造成了一家在A股和H股两地上市、员工11.8万、年销售超过百万辆的超级车企。
魏建军凭什么?他又是如何破卷的?
这是一个企业家大理想和大格局的故事,也必定会为业界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和启示。
01
“难事不给我,给谁”
魏建军是被时代选中的造车人。
造车之前,魏建军在河北车圈小有名气,他骨子里有种敢于挑战、坚韧、血性的基因。在他20岁生日那年,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汽车为何物时,其父就送给魏建军一台价值不菲的苏联进口LADA汽车,这也让他成为保定屈指可数能玩漂移的“保定车神”。
1990年,魏建军26岁时,他在水泵厂当了四年厂长,因为干得好被乡政府任命到长城工业公司当总经理。
他凭着对汽车的热爱,躬身入局,接手了深陷困境的长城工业公司。
那时的长城工业公司负债累累,只有21亩破旧的厂房和60名员工,主要生产改装车(皮卡)。魏建军回忆说:“那时候都是手敲的,一个月卖了四台车,一个车上打腻子就打21公斤。”这样的场景,在今天看来难以想象。
他从农用车起步,虽然门槛低,但利润也薄,很快这个项目就被叫停了。
1993年,魏建军第一次造车,他瞄准了轿车项目,整天泡在车间里,研究学习日本车的结构和工艺,很快长城工业推出了第一批长城轿车——底盘外购,利用改装厂现成的前桥和悬挂制造技术,全手工拼装。
第一批拼装起来的长城轿车,价格很便宜,几万元一辆,销量喜人,短短半年,他就赚了大几百万元。
可惜好景不长,1994年,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台,实行“目录制”管理,长城生产的轿车成了“黑户”,轿车项目标的被迫中断。
无奈之下,魏建军寻找新出路,他花了一年时间,跑遍全国,远赴美国和东南亚,终于有了一个新发现:皮卡在美国非常流行,在泰国更是满大街跑。
魏建军分析,中国跟泰国市场比较相近,决定放手一搏,生产皮卡。1996年第一款皮卡——迪尔,售价6-7万元,低于当时10万元的主流价位,能装货、能拉人,踩中当初浩浩荡荡的城镇化浪潮,又一次火了。
皮卡的成功,无疑为长城汽车带来了第一桶金。
而真正让长城汽车名声大震的,是2002年赛弗SUV的问世,仅上市一年,赛弗SUV销量暴增,跻身行业前三。长城汽车开创了新品类,中国经济型SUV这一概念,引发业界震荡,一众企业纷纷跟风。长城汽车终于站稳了脚跟。
2003年底,两次里程碑式的改革,让魏建军迎来了“敲钟”时刻。
长城汽车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民营汽车企业,造车十年,魏建军终于登上了第一座高峰。
魏建军说:“起初并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当你走到这个山头之后,会看到更远、更高的山,又会重新设定了目标。”
这份勇气一直伴随着魏建军,从26岁开始,魏建军在长城汽车,已经做了34年一把手,这是一锤一锤敲出来的资历。
时至今日,魏建军依然是那个冲到一线,躬身入局,投身于时代潮流的企业家。
魏建军向来低调,出行时只有一位秘书随行,但最近他有有些高调,在探访长城智能实验室时,他告诉工程师们:
“只要大家需要我,我随时可以出镜”。
面对时代的变革,他决心成为一名“高质量网红”,他曾评价自己“记吃不记打”,遇到难事和挫折,修复能力快,他甚至有一种理念:
“难事就该给我,因为我是老板,是企业的主导者,不该我给谁。”
魏建军是个敢啃硬骨头的人,这样的企业家特质,让他带领着长城汽车不畏惧困难、敢于拥抱时代、适时而动。
02
技术狂人:我只管把车做好
魏建军是个技术狂。
早年间,长城总部的楼下停着几百辆车,专供魏建军和技术人员拆装研究。
每周四早上,在魏建军的要求下,公司高管、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都会来到试车场,亲自驾乘刚下线的新车,然后从顾客的角度,指出产品的不足。
如果非研发部门的员工指出了问题所在,魏建军甚至会当场怒斥,对于他来说,品质不仅仅是一种追求,更是汽车研发者的尊严。
因为一款车的细节问题,魏建军可以推迟既定的发布时间,尽管这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损失,但面对媒体采访,他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我并不关心股票市值,只管把车做好。”
为了造一台好车,魏建军重点干了三件事:死磕技术;自主创新;供应链垂直整合。
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产业无数次与国外交手,无数次败下阵来,就是因为没有核心技术,没有自主能力。这是中国人不可言说的“十亿双袜子换飞机”的痛。
“没有技术就没有话语权”。
上市后,魏建军没有被短暂的胜利冲昏头脑,他开始自主创新,2011年哈弗H6面市,这是长城汽车全面开启自主设计的时刻,也是哈弗SUV“一发不可收拾”的开端。
可以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长城汽车在皮卡和SUV领域的地位不可撼动。有人说,对中国而言,长城汽车的地位犹如福特之于美国。
然而,一场更大的变局正在轰轰烈烈地袭来,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中国百年一遇的“换道赛车”的历史机遇。
2009年,财政部和科技部正式下发文件刺激电动汽车市场,在产业政策倾斜及强力补贴的刺激之下,一场声势浩大的赶超战就此打响。
不可否认,补贴、免购置税等一系列政策成功让新能源汽车“火”了起来,但也成为不少车企的利润支柱,患上了补贴“依赖症”。
很多人认为长城汽车是燃油车的王者,电动车卖得少,发展比较慢,这实际上是一种误区。
魏建军说,长城汽车没把补贴看得那么重,过多依赖补贴会在决策和经营上走偏,长城汽车虽然没有快速地做油改电,但在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上,掌握了核心技术,包括智驾,在国内品牌里,一定是最好的(第一梯队)。
此话不虚。作为汽车界老兵,魏建军意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性机遇,在一次内部讲话里,他对长城汽车的处境做出分析:
“在中国,凭借智能化和电动化换道超车的机会,也只有这三五年的时间。抢跑的机会只有一次,快,才能保值,慢了就等于贬值。抢占先机,获取资源,至关重要。”
真实情况是长城汽车从未落后一步。魏建军没有一味的“大干快上”,而是做了一件更难的事情——前瞻性布局下一代动力电池、智能驾驶、动力系统等前沿技术:
2009年,长城内部成立了驾驶辅助系统研发小组,是国内较早成立智能驾驶部门的民营车企;
2018年,脱胎于长城汽车的蜂巢能源,剥离独立,专注于动力电池研发生产和销售,凭借无钴电池、龙鳞甲电池、叠片工艺等产品和技术,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排名,被称为行业“黑马”;
死磕20年,长城汽车摆脱了对国外动力系统的依赖,2021年,长城汽车自主研发的1.5T柠檬混动DHT系统,入选“中国年度十佳发动机”,这也是长城汽车旗下动力系统第八次入选;
……
魏建军认为,技术是汽车制造业的基础与成功的铁律,“汽车产业以技术为基础的话题是永远的,做了一代就要想下一代或者更长远”。
在他的带领下,长城汽车构建了全球化的研发团队,专攻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技术难点,一手建立了汽车全产业链条:毫末智行,诺博科技,蜂巢易创,换成蜂巢能源,曼德电子,精工汽车……覆盖从整车研发制造,电子电器架构,到核心动力系统和智能化的方方面面。
魏建军曾在一次车展上感慨,“长城汽车可以不出保定就造出一台车来”。
直到现在,长城在2023年研发投入超110亿元的,今年的研发投入将只多不少。
为了避免在供应链上受制于人,魏建军仔细研究了欧美和日本汽车厂商的供应链发展历史。他发现,几乎所有的知名厂商都经历过或延续着供应链垂直整合之路。
魏建军认为这是自主品牌的必经之路,“有人认为垂直整合就是造了多少发动机、变速器或座椅,但它的准确定义是由主机厂主导的组织,主导就是绝对的掌控”。
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打破僵化,魏建军在每个环节都引入第三方供应商,与自己控股的供应商公平竞争,这让长城体系内的供应商时时刻刻感觉到无形的压力。
直到多年后,魏建军才道出自己的造车“秘密”,汽车行业要回归本质,考验的是车企的科技与制造水平。
当前商界可谓冰火两重天,很多企业都在喊苦。华夏基石首席战略与组织专家曾说,喊痛苦的企业大都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
造好车的“秘密”是公开的,最关键变量是时间,日复一日持续投入,积累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痛”必须由时间去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长期主义。
03
中国最需要“企业家精神”
需要实干的人
在熊彼特的经济学理论中,“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主体。当下,中国穿越无人区,我们要认清现实,过去的时代红利结束了,需要更多的企业家挺身而出。
魏建军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行事作风有着明显的纪律性、原则性和钢铁般的意志。
“严肃、认真、冷峻。”这是魏建军留给大众的第一印象,而他的个人风格也融入到长城汽车的企业文化中。
长城企业内部有一个“企业文化手册”,共计24页,其中一条是“放过问题就是掩耳盗铃,做‘老好人’就是软性腐败”;他们奉行“狼兔精神”,玩命提品质,疯狂抓执行,具有狼一样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有事事争先的主动进攻意识。具有兔子一样强烈的生存意识和危机意识,有机智灵活的快速反应能力……堪称一支能打胜仗的铁军。
除此之外,魏建军最令人欣赏的一点是他的务实和坦诚,能够轻易赢得别人的信赖。
在魏建军看来,办企业要实事求是。
为此,他建立了两大原则:一是底线思维,企业竞争要合规,不能弄虚作假;二是追求有质量的市场占有率。
他认为,企业没有造血能力走不远,资本不能光讲故事、讲概念,一定要盈利。
即便是在资本市场遭到了不理性的攻击,魏建军始终坚持底线,比如长城汽车曾出了一款爆款车,黑猫和白猫,月销两万多辆,由于一台车亏损1.3万,一年就亏26亿,所以魏建军选择了停产。
换成别的企业,这或许是艰难的决定,但魏建军并没有过多犹豫,“退出竞争,能选择更有优势、有利润的(方向)去发展”。
由于企业发展健康,他不惧怕任何人查账,甚至霸气说道:“政府有需要,把汽车行业审计一遍,第一个审长城,费用长城包了。”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但中国商界不乏精明的商人,为了能迅速占领市场,不惜大打价格战,短期来看确实能刺激一时,提振销量,但从长远来看,没有边际的降价,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
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卷之战席卷而来。
试想一下,如果产品降价,其结果是车企营收和利润骤降,为了活下去,一些车企只能减少对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的投入,进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这种非理性竞争最终由消费者买单。
更有甚者,有些车企在新品上市之际,配置较高,当市场形成一定口碑后,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在产品更新换代时“偷梁换柱”,通过减配降低成本,比如对悬缸、防撞钢梁、ESP系统等进行减配,甚至不考虑消费者的安全隐患。一些日韩企业的汽车频繁出现没有后防撞钢梁的问题,就是减配造成的。
一辆汽车有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整个上下游产业链很长,辐射范围也很广,长期的价格战会造成市场的极度内耗,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如果哪家企业突然“崩盘”,难保不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行业“雪崩”。
超低价的背后是对价值战的放弃,极其容易形成一个互害社会,在一个“互害”社会里,同样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大家都在互害,没有赢家,没有获利者。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中国想要赢得世界的尊重,需要有大格局的企业家。
魏建军的格局体现在竞合的姿态上。
铁汉也柔情,魏建军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他是中国汽车行业秩序坚定的捍卫者,他始终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维护它、保护它、站出来说话。
“这不是产业的事,是价值观的事,也是中国对外形象的事。”魏建军的话掷地有声。
这何尝不是一个中国企业家的拳拳之心。正是因为珍惜这个时代,所以才要去坚定地守护它。
抵制恶意竞争的另一边,魏建军乐于拥抱汽车行业的良性竞争,更不怕输,甚至会为竞争对手的汽车代言。
成本控制向来企业经营的必修课,但不是非要破坏市场秩序。魏建军也在极力压缩成本,但他的方式很科学,学习丰田TPS精益生产方式,这套理念的精髓之一是通过消除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生产。
他对自己的要求将学习到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件小事上、每一个过程中,而不止于企业管理。
魏建军向老牌海外车企学习精益求精的研发管理流程,也向新势力学习关于智能化的造车思维。
再一个是他的责任心。
当这个世界泥沙俱下的时候,身在其中的我们每个人,谁又能真正的独善其身。
2015年大众“排放门丑闻”在美国市场首次爆发。大众承认对部分柴油发动机的软件进行了控制,使其仅在监管测试期间运行,在正常驾驶期间关闭,从而逃避排放超标检测,全球约有1100万辆车辆受到影响。
这是汽车品牌对契约精神的漠视。何为契约精神?真正的契约精神是发自内心的规则意识,以及对底线的敬畏。信任一旦被破坏,就如同潘多拉魔盒,很难关上了。正如魏建军所说,“你要老是出老千,谁还跟咱们玩”。
在他看来,这是最好的时代,新能源汽车定为国家战略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是为全球的用户,提供不同动力、不同配置、不同价位的、高性价比的商品,为用户创造价值,满足他的需求,我们应该是这样去定位”。
魏建军是一位“纯粹的造车人”。保定当地人对长城汽车的感情很深,有人曾这样形容魏建军的“三不原则”——不偏离自己的造车初心,不偏离自己对汽车的热爱,不偏离自己的故土。
中国汽车想要破卷、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需要更多像魏建军一样纯粹、实干的企业家。
04
中国汽车,还远未到庆功时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是自力更生所造就,也是改革开放所成就。2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新能源汽车最大的生产国、消费国、出口国,令世界所惊叹。
但中国汽车人,还远未到庆功时:
今年中国企业行业内卷严重,大打价格战,影响车企的利润和创新性;
智能驾驶缺芯少魂,可能会再度面临卡脖子阶段;
欧美等对中国实施双反和贸易保护,影响出口;
中国车企的出海之路,面临世界各国不同法规习俗等难题;
……
审时度势、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企业和国家行稳致远的不二法门。
中国民营车企迅速崛起的三十年,也是魏建军追赶变革的三十年,他总说自己很幸运,正是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才有一展抱负的机会。
回望魏建军和长城汽车的34年,他们不执著于价格战,而是以一个创业者的无畏和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执着,义无反顾地扛起了中国汽车行业自主创新的大旗,用过硬的技术,持续向世界输出技术和品牌,这才是一个中国汽车企业人应有的担当和真正的大格局。
到了现在,魏建军依然时刻陷入“焦虑”中,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和理想主义,使得魏建军时刻感到危机的迫压,“理想精神与危机意识”相混合的思维定式,传导到了长城汽车的方方面面。
长城汽车总部的大楼前,有一座名为“前车之鉴”的“耻辱碑”,刻写着过去决策层四次不同的失败。2020年他发出了汽车圈的著名一问:“长城汽车还活得过明年吗?”
明年,中国汽车会变好吗?
这是魏建军留给自己,以及留给所有汽车行业人的时代命题。
大变局中有大机会。期待中国能够诞生更多值得尊重的世界级品牌。
参考文献:[1].《魏建军,属“牛”》,正和岛[2].《政治局会议首提“内卷式恶性竞争”,谁是中国的“卷王”?》刘胜军大局观[3].《魏建军与他的大时代 造就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传奇》,南方人物周刊[4].《换道赛车:新能源汽车的中国道路》,中信出版社
[5].《品类创新:从乡镇小厂到明星车企的突围解密》,团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