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面临历史性难题,突然之间大家好像都缺钱了。
财政缺钱,企业缺钱,老百姓更是口袋空空,一个钢镚恨不得掰成两半花,收入增长缓慢,消费信心不足,甚至已经出现了降级的现象。
当下经济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没钱了?我们该如何走出困境?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历史性难题,来了
作家罗曼罗兰曾说,“真正的勇敢,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如今我们的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最需要的恰恰正是认清现实,从危机中孕育新机,找到解决问题的良药。
当下经济遇到了怎样的难题?
首先就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直接导致我们20多年来靠房地产、大基建投资拉动经济模式的熄火。
巅峰时期,房地产及相关建筑行业带来的GDP占比高达26%。
根据住建部的数据,房地产相关贷款占据银行信贷业务的4成,房地产带来的相关收入占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5成,居民财富有6成都集中在房地产上。
但如今,房地产成交量从21年高点的18亿平米,已经跌到了现在的不到9亿平米,已然腰斩。
房地产行业下行成为不争的事实,自然对经济增长造成了比较大的拖累。
其次,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同样也在承压。
2001年加入世贸,融入全球市场之后,中国顺理成章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为全球市场提供各种商品,尤其以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
然而,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俄乌冲突爆发等诸多因素,美西方国家纷纷实施友岸外包政策,中国的出口难免遭受一定的打击。
这两年很多中企大规模出海,把产能和就业岗位转移到东南亚和墨西哥等地,根本原因正是为了绕过贸易封锁。
房地产泡沫破灭,拉动经济主力的出口不振,同时整体的内循环尚未建立,内需依然较弱,显而易见,各种因素叠加之下,我们的经济正遭遇历史性难题。
钱去哪了?
我们常常说要“提振内需”,但要想让老百姓消费,前提当然是钱包够鼓,底气够足。
于是这里问题出现了:
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都有债务,现金流都紧张,没法加大消费力度。
钱去哪了呢?
我们不妨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wind统计,从2000年到2024年共24年时间里。
居民杠杆率从7%,一路暴涨到了64%,翻了超过9倍;
企业杠杆率从96.9%,上升到了174.1%,将近翻了两倍;
地方上的杠杆率从4.3%,上升到了32.8%,将近翻了8倍。
换句话说,这二十多年来,无论是地方上,还是企业、老百姓,都通过加杠杆的方式提前获得了财富。
老百姓买了房子,企业迅速扩大了规模,基建设施更是有了改天换地的提升,高铁、高楼大厦、公路、公园替代了过去的绿皮火车、低矮平房、泥泞的土路、荒地,我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极大提高。
但相应的,多年来的快速发展自然不可能毫无代价,杠杆率不断上升,从上到下全部积累下了高额债务。
长期来看,债务问题无疑将对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摸的影响:
老百姓没钱消费,企业没钱扩张生产,钱流动的速度变慢,经济发展速度也跟随下降。
而这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破局的根本。
如何破局?
参考其他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经济要想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唯有拉动内部的消费才行。
但目前来看,我们走的还是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消费占GDP比重仍然较低。
尤其前面我们已经提到了,出口受阻、投资增长见顶,消费的重要性显然更加突出。
当然了,消费的前提是老百姓手里有钱,如何缓解各个环节的债务压力,才是当下破局的重点。
那么该如何缓解债务压力呢?
就在上个月,高层专门发了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到,中共中央将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例。
说白了,就是国家要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上杠杆了。
国家队加杠杆带钱入场,减轻地方上的债务,解决“连环套”的问题,各个环节都跟着周转起来,企业、居民才能减轻债务压力,钱包才能重新变得鼓起来。
老百姓有钱了,愿意消费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破局。
此外,要想拉动内需,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增加消费信心和能力,促进消费升级,都是必要举措。
化解当下的经济困境,根本在于提升国内的消费能力,恢复大家的消费信心,能否妥善解决这两个问题,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写在最后:
经济增长乏力,难以突破,困局之下,刺骨寒气袭向了每一个普通人。
但越是关键时刻,我们越应该保持信心,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克服困难,推动经济发展走上新的台阶。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9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