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春躺平“战果”: 三年巨亏437亿、稳收36亿管理费、个人收入1.3亿

金融界2024-08-13 12:55:01  66

“金融业就是一个超级大的草台班子”,这句被网友调侃的隐喻似乎在公募基金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在2014-2015年市场牛熊转换间,众多投资者与基金经理共享资本市场盛宴;随后,2020-2021年牛市浪潮中更是赚的盆满钵满,刘彦春、胡昕炜等基金经理凭借卓越的投资眼光,业绩斐然,被投资者推上了“神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然而,当深入剖析这些明星基金经理的成功秘诀时,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共性——刘彦春、胡昕炜等顶流基金经理的持仓策略竟是惊人的相似,均通过重仓白酒行业实现了业绩的飞跃。

但好景不长,近年来,白酒板块的行情风云突变,持续的低迷让曾经的“投资神话”也遭遇了严峻考验。昔日的辉煌仿佛一夜之间化为泡影,近三年刘彦春所管理的6只基金产品累计亏损已超过437亿元,而胡昕炜掌舵的8只基金产品也未能逃脱亏损的命运,累计亏损额超过232亿元!顶流基金经理面对业绩下滑的残酷现实,纷纷跌落“神坛”,市场的风向标也悄然从“追捧”转向了“审视”,昔日的“小甜甜”变成了如今的“牛夫人”。

投资失利下的收益悖论:三年亏损437.63亿,管理费稳收36.53亿,个人豪取1.38亿

在基金亏损榜单上,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无疑成为了焦点人物。刘彦春,曾任职于汉唐证券研究部研究员、香港中信投资研究有限公司研究员等职务。2006年,转战博时基金,正式踏上了基金经理的职业道路,在博时基金期间,先后担任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等职务,然而,早期的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接手的博时第三产业成长基金在四年间遭遇了亏损的局面,面临重压的刘彦春,2015年1月选择加入景顺长城基金,并于同年4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

在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专注于偏股混合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的管理,其中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和景顺长城鼎益混合(LOF)基金凭借其长期稳定的业绩表现,荣获金牛基金、金基金、明星基金等多项殊荣,赢得了业界的一致认可。

特别是在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浪潮下,“吃药喝酒”成为市场主线行情,刘彦春精准踩准行业风口,产品投资收益率更是一路飙升,2021成功跻身千亿顶流基金经理行列。如今,作为景顺长城基金的副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的核心成员,刘彦春不仅承载着公司的厚望,更以独特的投资理念,引领着行业发展潮流。

然而,市场风云变幻,刘彦春所管理的基金业绩自2021年起遭遇滑铁卢。具体而言,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混合、景顺长城集英成长两年定期开放混合、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混合、景顺长城内需贰号混合基金,在过去三年内净值均出现了超过40%的跌幅,其中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混合基金的净值更是下跌了46.11%,在行业2977只基金中排名第2085位,表现明显滞后。

此外,他管理的6只基金产品近两年的净值走势均超过了30%的跌幅,显著跑输沪深300指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昔日备受瞩目的明星产品——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和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净值也遭遇了重挫,跌幅均超过17%,在同行业中排名更是滑落至后1/2区间,昔日的辉煌不再。

表1刘彦春在管基金净值走势

据机构之家统计,近三年来刘彦春管理的六只基金产品累计亏损437.63亿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管理的基金在此期间累计收取管理费高达36.53亿元。

而反观刘彦春个人薪酬,从2021年-2023年,他的年薪分别为5871万、4677万和3231万,三年间累计收入高达1.38亿元。基金行业“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当真应验了那句“基金吃饱,基民跌倒”,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赚的盆满钵满,只剩下亏损的基民独自承担苦果。

表2刘彦春在管六只基金产品利润和管理费情况

失策三重奏:高度集中持股、极低换手率、疏于调研频踩雷

刘彦春一直以来对白酒、医药等消费板块青睐有加,其管理的基金前十大重仓持股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山西汾酒等白酒股长期占据重要位置,并且持股集中度较高,前十大重仓股票的持仓比例一度接近基金的80%,更为大胆的是,多只基金中单一个股的持股比例甚至超过基金净值的10%。

然而,近期白酒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白酒指数自年初以来持续下滑,至7月底累计跌幅已超过28%,远超2022年、2023年跌幅,历经多轮调整,白酒板块整体板块市值也接近腰斩,行业领头羊贵州茅台更是跌破1400元大关,创下了22个月以来新低。与此同时,AI与科技领域如火如荼,白酒整体大幅下挫的态势,是坚守还是放弃?成为刘彦春亟待解答的一道难题。

事实上,刘彦春并没有进行大规模调仓换股,依旧选择坚守在白酒板块,甚至在行情低迷之际选择逆势加仓,如管理的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在二季度增加了对贵州茅台的持仓。

表3刘彦春在管基金前十大重仓持股

然而,这一“坚守”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截至7月29日,其近一年的业绩回撤已超过26%,这一业绩表现再次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质疑,对刘彦春投资策略的有效性和基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

市场普遍认为,近年来刘彦春似乎已然进入了“躺平”状态,如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换手率已连续三个季度不足10%。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基金持股高度集中,整个投资组合仅涵盖约20只股票,这种高集中度在风险管理中存在较大隐患。

更令人担忧的是,重仓的20只股票似乎并没有引起基金经理足够的重视,据iFinD数据显示,刘彦春自去年10月以来便鲜少参与企业调研活动,这种长时间的“静默”状态引发了市场对其市场敏感度和投资前瞻性担忧。

雪上加霜的是,刘彦春所重仓的部分公司近期接连遭遇监管处罚,为其投资组合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具体而言,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2023年报披露,其前十大重仓股之一的美的集团,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受到地方国税局的处罚;无独有偶,到了2024年一季度,该基金的另一重仓股——上海晨光,在报告编制日前一年内也受到地方国税局的处罚。这一连串事件不仅暴露了相关公司在治理和合规方面的不足,也间接对刘彦春的投资研究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质疑,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其投研体系的严谨性和风险控制机制的有效性。

撤离三部曲:机构先跑、管理人跟撤、个人投资者独守困境

高度集中的持股策略、极低的换手率、市场洞察力的不足、加之重仓股票频遭监管处罚等问题,均对基金的长期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不仅削弱了投资者的信心,也直接导致了其管理规模的急剧萎缩。自2021年二季度以来,刘彦春管理规模从巅峰时期的1163亿元开始迅速下滑,期间持续11个季度面临净赎回压力。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其管理规模已缩减至453.54亿元,与巅峰时期相比,缩水幅度高达61%!

值得一提的是,景顺长城基金在这过程中似乎上演了一幕“机构先跑、管理人后撤”戏码。景顺鼎益LOF基金2019年持有人结构中,机构投资者占有32.54%,景顺长城绩优成长混合基金2020年机构投资者占有33.5%,然而,时至2023年底,6只基金产品中的机构投资者几乎全面撤离,只有景顺长城内需贰号混合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占比最高,但也已降至微不足道的1.22%。

更为引人注意的是,机构投资者纷纷撤离之后,景顺长城基金所有从业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基金投资和研究部门负责人、刘彦春本人也开始大幅赎回所持有的基金份额。具体而言,2022年景顺长城基金全体从业人员还持有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292万份,但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减半至126.61万份,并且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他们已完全退出了该基金的持有行列。此外,刘彦春本人基金持有情况也呈现类似趋势,其持有的基金份额从2022年的超过100万份逐年递减,至2023年已降至10-50万份的区间,并在2024年彻底清仓。这一系列举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基金未来表现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表4期末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持有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基金的情况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9174.html
0
最新回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