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磊
当余承东突然给享界S9打出一个意想不到的价格时,所有人都认为这款车要卖疯。
因为39.98万的起售价,实际上要比此前放出的45万-55万的预售价,低了5万。
这种惊喜战法很常见,到了雷军手里更是被玩得出神入化。
余承东显然也深谙此道。
但唯一让人意外的是效果——享界S9上市24小时,大定突破2500台。
不得不说,这个首发销量很难说达到了预期。
这跟小米SU7上市制造的热度和实际成交效果,无法相提并论。
即便是跟鸿蒙智行的同门兄弟问界M9相比,也差距明显——M9定价高达46.98万起,且上市2小时大定破1万台。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反应,北汽蓝谷股票吃到了一个跌停板。
一时间颇有点人心惶惶。
同样的华为,同样的操盘手余承东,同样的上市热度,为啥享界S9看上去杀得不过瘾?
我的感觉是跟轿车的产品构型有关。
改善型需求,还是要大、大、大。
另外定价40万以上的高端电车,真的有点不太好卖。
比如特斯拉Model S,这可是高端电车的鼻祖,今年Q2和Model X一共才卖了大约1.3万台左右。
因为特斯拉一般不公布单一车型销量,这里面Model S的月度销量,估计也就是两三千台。
另一个就是蔚来的ET7,也是产品力逆天,但每个月的销量也就是一两千台。
要知道蔚来ET7还有换电技能加持。
ES8、极氪009的销量也差不多。
肯定有人会提到问界M9的爆炸式销量,但这款车有增程。
所以这就是现实。
我感觉这反而突出了高端电车的一个刚需——越是花了大价钱的那些人,越是“既要又要”的人,根本不想在补能上有哪怕一丁点的短板。
享界S9的纯电打法,显然略微有那么一点点的超前。
换句话说,在这个市场纯电的渗透率还不够,用户池子有点小。
这也跟用户特点有关。
因为能掏出四五十万买电车的人,一般年龄都要四五十岁了,他们的脑子里还残存着BBA的回响。
这些人赚到钱了,哪怕是要致敬一些自己失去的青春,也会去买一台BBA过过瘾。
毕竟现在BBA大减价。
比如iX3、EQE等,几乎没什么声量,但依然能卖出两三千台,或者千把台左右。
至于享界S9,他们可能会将其列为自己的“下一台车”,而非现在。
这是个需要继续培育的市场——此其一。
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定价区间的对手,其实价格都有了不小的后退。
很明显,享界S9打的就是56E。
指导价43.99万的2024款宝马525Li豪华套装,终端成交价格已经杀到了32万左右。
奥迪A6L和奔驰E级的情况也差不多,其中前者甚至已低至30万以下。
这对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虽然余承东刻意把享界S9的产品力对标对象,拔高到奔驰S级、宝马7系的高度,但这些车型其实也都不是走量车。
而享界S9显然是要走量的,最好是复制问界M9的那种销量走势。
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如果想走捷径,感觉可以考虑走增程这个路子,毕竟东西都是现成的,增加一个配置也就是分分钟的事。
同时,电池方面也有后手。
此前享界S9公布了一款80度电的版本,这能省下不少钱。
如果把价格打到35万左右,情况就又不一样了。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增加“行政”色彩。
这对北汽来说是一个显著优势。
如果在政府采购中,享界S9能够拿下大单,对这款车来说绝对是一个加分项。
毕竟现在奥迪还是偏多。
最后需要说明的一点在于,对于享界S9来说,其实最大优势就是时间。
因为在很多时候,打败对手的并不是你的出招,而是时间。
比如司马懿,就是靠时间把曹魏玩死。
所以面对强大的敌人,真的不能动不动就抛出那种B站小将式的盲目乐观。
因为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
24小时拿到2500个大定,其实已经不错了,至少十多亿到手。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BBA的56E,还是78S,看到享界S9后已经吓得不敢动了。
慢慢收拾就行,何必想着一口吃个胖子?
明显不健康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