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间道》剧照
当下的汽车行业正浸润在价格战的竞争泥潭中。
你方唱罢我登场的降价游戏,一边搅动着行业参与者的神经,一边也「刀刃向内」般中伤整个汽车行业。
「对这些不当竞争就应该站出来去打击它,要维护好我们这个经济秩序。如果经常出老千,那谁还跟我们玩?所以我认为这不仅是汽车产业的事情,更是中国对外形象的事。」
在长城汽车近日发布的魏建军访谈纪录片中,针对一连串的行业乱象,魏建军表达了自己的冷静思考。
魏建军认为,打价值战、拉高品价比是行业实现良性竞争的必径之路,当汽车行业偏离良性竞争的初衷,就需要吹哨人站出来「敲桌子」。
他愿意做这个吹哨人。
01
站出来敲桌子
今年的汽车行业并未在竞争中螺旋上升。
单看关于销量和产量的纸面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分别为 492.9 万辆和 494.4 万辆,同比增长 30.1% 和 32%。
但每一项数字的同比增长,都已悄然被明码标价。
光鲜亮丽产销的背面,是整车制造公司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用牺牲利益的方式来获得。
数据是最好的佐证。
今年上半年,汽车行业的利润总额为 2377 亿元,虽同比增长了 10.7%,但利润率却下降至 5.0%。这一数字不仅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更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
去年全年,全国汽车行业亏损 1600 亿。
真金白银的价格战换来车市整个链条的一片哀嚎,无一幸免。于是我们看到,当整个行业处于全面失血时,利润被挤压严重的车企不断关停产能过剩的生产线,剩下空荡荡的工厂和无处可寻工作的汽车人。
价格战压力传导至上游,供应商们也都面临着同时面临着订单的萎缩和降本的压力。「拼命在生产成本上做减法,没有合理的利润只能让产业失去创新能力。」有供应商人士说,利润的挤压让供应商们齐齐陷入囚徒困境。
最初为价格战高唱赞歌的消费者们,如今也遭到价格战的反噬。
比如,上周一家有车企降价 5 万引发大批车主维权。如今消费者换车平均周期从早先的 10 年被压缩到 5 年,产品的陡然降价,直接中伤了二手车的残值率,降价的螺旋飞镖最终击中为此买单的消费者身上。
价格战意味着压缩成本,有可能会引致配件质量缩水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打压了供应商,在某种角度讲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看到产业链条从上到下被价格战恶意中伤,作为老一代汽车人的魏建军痛心疾首。
他希望行业能回归到良性的竞争秩序当中。「我们汽车这个产业发展到今天确实有点乱,不能做那些恶意,弄虚作假,欺骗用户的手段。甚至通过造假不合规,走捷径的这个手段来竞争欺骗消费者,实际上这也是欺骗社会、欺骗政府、欺骗同行。」
敢于站出来做吹哨人,魏建军维护的不仅是整个汽车链条健康程度,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对外形象。
「对这些不当竞争就应该站出来去打击它,要维护好我们这个经济秩序。如果经常出老千,那谁还跟我们玩?所以我认为这不仅是汽车产业的事情,更是中国对外形象的事。」
魏建军以高压油箱举例:
在我们参与的国际竞争中,有欧洲企业、美国企业、日本企业等众多国际巨头。他们如何看待我们?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损害我们国家的形象,其影响程度不亚于当年的大众排放门事件。
魏建军认为,高压油箱问题不仅关乎企业的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更直接影响到中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和声誉。
历史已经给出了一次教训。
比如数年前的东南亚市场,某些品牌急功近利,对当地市场采取低质低价经营手段,更有一些假冒伪劣摩托车劣币驱良币。
发展到最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中国摩托车形象瞬间瓦解,再次将市场拱手让给日系品牌。
02
回归良性竞争
《国富论》作者亚当·斯密认为,「竞争是保持价格低廉的最佳途径。」
但如今车企间的竞争俨然超出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在盲目追逐低价的道路上隐隐失速。对于整个产业而言,这不是好的征兆。
「企业要是没有造血能力,不盈利是走不远的,靠资本能走远吗?资本不能光讲故事、讲概念,它一定要盈利的。」魏建军说。
华为智选车 BU 董事长余承东也认为,价格战只会蚕食车企的利润,降低用户的体验,让车企陷入窘迫境地,甚至可能被市场淘汰。
打价格战是车企无能的行为,说明其产品缺乏竞争力,卷价值才是行业良性竞争的出路。
在价格和价值之间,长城选择了后者。
魏建军在纪录片中透露,曾经欧拉的黑猫和白猫月销量超过 2 万,但卖一辆车亏损 1.3 万,但一个月长城共亏了 2.6 亿,一年就要亏 26 亿。
一味用亏损换市场的策略并不符合长城的竞争原则。魏建军认为,亏损的事,长城尽可能不干。
今年上半年通过借助海外销售的增长,以及国内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长城汽车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 65 亿元到 73 亿元,同比大增 377.49% 至 436.26%。
这是长城以身作则地做市场良性竞争的表率。
「我觉得办企业重要的是实事求是,所以我们退出这个竞争。我们选择我们更有优势的,能够有利润的方向去发展。」魏建军在纪录片中表示。
恶意竞争会让整个产业失血严重,但没有竞争则会让整个产业失去创新活力。
魏建军愿意拥抱良性竞争,比如不断与小米的互动。
小米 SU7 上市发布当天,魏建军现身发布会现场。雷军谦逊地表示,魏总是他们这些造车新人值得学习的老前辈。
魏建军还与雷军现场互换新车。将小米 SU7 运回保定后,魏建军便带领公司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分析评测,甚至在徐水试车场将 SU7 开到 270 迈。
「作为竞争对手,或是友商,你实际是给小米做了代言。」纪录片主持人邓庆旭发问。
但魏建军很坦诚,他认为这是友好的竞争,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良性(竞争)我是非常愿意参与的。
以 3 年造车为评判标准,魏建军给小米 SU7 打了 95 分以上。魏建军透露,在小米造车的近三年来,雷军到长城学习交流过两次,而魏建军也向雷军学习,并且认为「这个学习并不丢人。」
相较于海外,中国汽车产业起步较晚,虽然在关于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课题上,中国车企完成了换道超车,但最基础的汽车制造水平,中国车企的优势并不明显。
在这个时间段做关于价格的博弈,最终中伤了汽车质量,这不免有夜郎自大之嫌。魏建军认为,在外资车企面前,中国车企仍要摆正态度。
比如在与宝马的合作中,长城汽车谦逊地学习关于研发的管理流程、工具、方法包括产品的验证。
「我们应该感谢那些一路走过来的车企,给了我们很多技术储备可学习。所以我们对那些全球车企,都要给予尊重和认可。」
魏建军认为,只有保持开放的良性竞争,才能让中国汽车工业持续做强。
写在最后
从 26 岁开始,魏建军便进入长城开始了自己的造车生涯。
对汽车的热爱支撑着魏建军的造车梦,他依然记得刚造车时候的场景,从 1990 年 7 月 1 日上任到年底,长城一共卖出 4 辆汽车,且全是用锤子手工敲打,「再用 21 公斤的腻子手工找平。」
凭借着坚韧的创业韧性,以及改革开放的红利,魏建军带领长城跨越一个又一个高峰,将曾经只有 60 人的公司,打造成一家拥有百万销量规模,10 万员工的汽车帝国。
同中国汽车产业一同成长起来的魏建军,无比珍惜当下汽车行业出现的繁荣环境。
当欣欣向荣的背面出现一连串的乱象,魏建军的心情变得复杂了起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