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1871年8月14日(同治十年)出生于北京醇王府,1908年11月14日病死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葬于清西陵的崇陵。
皇帝驾崩让本已是千疮百孔的清王朝,更加雪上加霜。
囚禁光绪帝的中南海瀛台
先来说说光绪帝的驾崩,按大清典制,皇帝出殡,皇室官府人员需要全部参与,就算慈禧对光绪帝有诸多不满,但无论如何,他都是名正言顺的清朝皇帝,光绪一天没有被废帝,那么他的葬礼终究是不能有马虎的,一切按照国葬规格准备。
按照皇室的规矩,皇帝的灵柩要做得庞大而华丽,而且抬棺的人数也有严格的要求,当时给光绪抬棺送葬的队伍就是128人的大规模了,而且两侧还有骑马的带刀新式清军卫队。由64人组成的执幡队高举万民旗伞为送葬队伍开路,然后是1628人规模的仪仗队,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各种纸扎的惟妙惟肖的法器和冥器。随后跟着的便是声势浩大的抬棺队伍,送葬队伍的最后是用来运送陪葬品的马队,一众马匹,毛色一致。
1909年3月12日,光绪出殡的那天,唢呐声响,佩着清脆的锣鼓声音,引来了京城的所有百姓,所有人都想来对这么盛大的场面抱有不小的好奇心,于是纷纷放下手上在做的事,不辞辛劳地从城里的四面八方跑来围观这声势浩大的葬礼,甚至营造出了万人空巷的景观。
自从鸦片战争失败后,这是京城第一次这么热闹,街上挤满了人,除了给送葬队伍留出的主干道以外,其他地方都围满了前来围观的群众,熙熙攘攘的,可谓是人山人海,抬头低头引入眼帘的都是人。不论是送葬的队伍还是百姓,从街头一时都看不到街尾。
送葬队伍从紫禁城前往天坛
出殡队伍路过景山附近
当时,人们被允许沿着光绪皇帝的葬礼路线围观参拜,照片也记录了当时群众的态度,他们的眼睛迷茫麻木,没有人悲伤,更奇怪的是,人们看着送葬队伍却不下跪。
光绪出殡的那天,不仅有送葬的大型队伍,还有很多的围观老百姓,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根本都不夸张,而通过我们分享的这些照片,也可以看得出来,光绪出殡的场面非常壮观。
当时,给光绪抬棺的人就有128位,这样的规模真的是大到了一定的程度,很多的护卫都在维持着队伍的正常有序进行。
从当时的照片来看,在场的官员和大臣面部表情都麻木了,根本看不出任何悲伤,他们中有些人的眼神似乎很迟钝,葬礼现场由东洋的一位摄影师拍摄。
光绪皇帝的葬礼采用了传统的方式,遗体从紫禁城出发,最终运到清朝的西陵。这是一个200多英里的旅程,尽管当时交通相对便利,光绪皇帝的葬礼仍然沿袭了先人那种抬轿的方式。
在送葬队伍前面有一辆大篷车,扛旗队由64人组成,他们是领队,他们都穿着紫色的团花麻衣、黄色的手套、黄色的靴子、卡其色的裤子、黑色的毡帽和黄色的鹅毛。后面仪仗队的人数达到几千人,长达五英里。
从这些光绪皇帝葬礼老照片来看,送葬的队伍庞大,旁观观望的大清子民不少。整个过程被一个外国人记录了下来。
身穿鲜艳衣服的人不在少数,和慈禧的葬礼比,少了纸人纸马,呈现出一些进步!
从整个环境来看光绪皇帝葬礼队伍可能已经出了皇城,向光绪皇帝的墓地金龙峪前行。
光绪皇帝的陵寝位于清西陵正殿内,这座大殿被称为临时宫殿,也就是说,他的遗体只是临时安放在这里,直到1913年光绪皇帝的遗体才正式下葬。
当时,封建制度逐渐衰落,清朝的权威也逐渐削弱,在老百姓眼里,他们对皇室的尊重越来越小,对这些封建礼节越来越麻木。
有人回忆说,慈禧太后去世时,当时学校组织学生在灵堂前叩头,太监高呼“哀悼”,大家低头偷偷大笑,此外,著名作家夏衍回忆说,慈禧去世时,人们对停止结婚和娱乐100天的想法感到恼火。
当时的清朝,光绪皇帝的丧葬费也很少,由于缺钱,他的陵墓甚至没有完工,他被临时安置在清朝西陵好几年。
清西陵地宫内的光绪皇帝棺椁
光绪帝棺椁前的介绍
崇陵地宫内宝床上光绪帝,隆裕皇后棺椁
失败的统治者,会让百姓都惧怕他,这时百姓的害怕,是因为害怕失去自己美好的东西,而最差的统治者,百姓都会咒骂他,侮辱他,因为百姓已经被摧残得没有什么可以留恋了。
即使这个王朝强行让百姓对他尊重敬畏,也无异于螳臂当车,适得其反,而且终究是要被推翻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