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商店与电商之间的用户对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实体商店取胜于用户粘性,电商取胜于用户广度。
实体商店,受限于空间,一般服务用户半径在10公里以内:早餐、家常菜、美容美发、超市便利店等一般服务半径500m内;大型生活商超,中高档饭店一般服务半径3-5公里内;特色美食,亲子乐园等一般服务半径超出5公里之外,但一般在10公里之内。一家店,若不能提高用户粘性,则很快就要“关门”。
实体商店的用户,同样受限于空间,可选的服务商有限,只能在距离、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比较1-5家,甚至有的只有1家可选。也因此,对于实体商店而言,虽难以在广度上提高用户数量,但却可以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提高用户粘性。但是用户主要忠诚的是较便利的且较具性价比的产品,而非商户。
电商,得利于开放的空间,只要商品广告能够覆盖的人,不限空间,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用户。
但也失利于开放的空间,购买某商品,用户可以同时比较几十上百个商户,因为看不到实物,比不了品质,于是用户只能比性能与价格。也因此,电商的用户只忠诚于价格,不忠诚于商户。
对于实体商店而言,相比于提高用户粘性,更倾向于提高用户广度,因为提高用户粘性,就需要改善产品、服务品质,这对于商户们而言,受限与能力,难以有效提升改变。但是想要提升用户广度,受限于空间,也非易事。直到美团、抖团、京东到家等深耕本地生活线上电商平台,为实体商店拓宽了服务半径,扩大了用户服务数量。
实际上,不论是实体商店,还是电商都希望提高用户粘性。
用户一般忠诚于稳定且性价比高的商品。线下店适合选择日常或季节性消耗量较大的商品,走低价放量;电商适合选择信息差异较大的商品,作产品标签,保障产品品质性能稳定或稳定向好。线下店的商品比价,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以及稳定现有用户,带动商店其他商品销量;电商的稳定标签,是为了提高现有用户对商店的信赖,提高用户复购率。
例如主销售日常生活类刚需商品的实体生鲜、超市便利店,可以推出鸡蛋、牛奶、粮油,以及应季水果、垃圾袋、洗衣液等日常消耗品团购服务,并建立私域团购群。作为日常生活消耗品,适当的价格,用户愿意超量购买,也有利于吸引超出服务半径500m,小于2公里的社区居民,尤其在用户参与团购之时,有的也会选择商店内其他商品。
例如而电商,生鲜的差异化较大,信息隐蔽性较强,商品的展示主要依赖于图片与文字说明,用户在拿到商品前,了解不到具体的品质,于是在全网对比款式与价格。作为生鲜水果,用户主要考虑的是水果的口感,一般情况下,第一次在某店购买的某种水果,品尝可口,下次购买时,仍会选择在这家店购买,但若第二次或第三次购买时,这种水果口感不好时,用户则对这家店失去信任,重新全网选择。电商生鲜店,可以推出试吃、参与问卷返现方式,将口感良好的果品做标签。如果足够广的产品供货渠道,则可以选择口感良好的果品售卖,如果产品供货渠道较少,则刷选口感较好的果品作好标签。对于购买非标签产品的用户,可以选择性赠送标签产品用于试吃。这样持续运营下来,粘性用户数量的占比也就可以提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3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