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奇之慧
编辑|奇之慧
(支持作者,写作不易,为了维持生计,文中会有5s广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
国家生你养你,给你培养出了一身的本领,然而到头来你并不愿意报效国家,反而投身到国外。
在我国体坛中就有两位这样的“体坛叛徒”,不仅不为国家做贡献,甚至还在夺冠后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他们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这两位“体坛叛徒”都是谁呢?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女排主力王怡
我们都知道,中国女排中有一位响当当的人物,那就是郎平,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一次又一次的创造出新的奇迹,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她也有看错人的时候。
在郎平的众多徒弟中,有一位叫王怡的学员倍受郎平的喜爱,毕竟王怡是真的优秀,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身高方面都有突出的地方,甚至跳高也占据很大的优势。
正因如此,郎平才会将自己的毕生绝学都教给王怡,郎平不为别的,就希望王怡在未来可以为国争光,然而让郎平没有想到的是,王怡让她失望了。
并不是说王怡的能力不行,而是她做出了一个让郎平伤心的决定,甚至是让整个女排伤心的决定。
由于郎平特别重视王怡,这也导致王怡在队伍中自视过高,认为自己就是队伍的核心,没了她女排就不行了。
而王怡这种行为自然是会导致其他队员感到不满,毕竟大家都是同一个队伍当中的成员,凭什么王怡可以高高在上。
最重要的是,排球本就是一个注重团队合作的运动,因此当王怡的队伍中出现分歧的时候,就注定他们不能好好配合,甚至无法取得成就。
再加上王怡的出身也是非常的好,因此王怡越来越看不起其他队员,最终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退出国家队,决定去上海读书。
毕竟人各有志,虽然郎平万般不舍,但还是放王怡离开国家队了,如果将其强留下来,不仅会得到王怡的责怪,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女排队伍。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告一段落了,可没想到在世锦赛开始之前,王怡再一次伤害了郎平。
作为女排队伍中的猛将,赖亚文突然生病,瞬间就拉低了整个队伍的水平,在这个关键时刻,郎平再一次想起了王怡。
由于王怡是郎平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因此郎平非常相信王怡的实力,这才决定亲自邀请王怡回到女排队伍当中参加世锦赛。
可王怡给出的回复却是让人摸不清头脑,面对郎平的邀请,王怡只是说自己先去学校处理一些事情,就没有下文了。
而郎平认为王怡这样回复,就是答应了,等学校的事情处理完就会回到女排的队伍当中,然而王怡却再一次伤害了郎平。
随着世锦赛开始的时间越来越近,郎平所带领的队伍也是训练出各种方法,用来面对这一次的世锦赛,然而这个时候郎平突然发现自己联系不上王怡了。
随后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王怡竟然去美国留学了,面对这样的消息,郎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事实就摆在面前。
无奈之下,赖亚文带病上场,最终只获得了一枚铜牌,而王怡,也彻底的进入到郎平的黑名单当中。
其实王怡不想参加的话可以直说,但是这种背刺郎平的行为,不仅打乱了郎平的计划,甚至还导致国家失去了本该应有的金牌。
至今为止,大家也不知道王怡当初为什么去美国,不过有人猜测是美国给了王怡一定的好处,故意让中国女排失去一个主力,不然的话是在想不明白王怡为什么要背刺自己的恩师。
而现在的王怡,在美国也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事业,仅仅只是在一个普通的排球馆里教小孩子们打排球。
如果当初王怡能够听进去郎平的教导,或许现在是人人追捧的女排明星吧!
举重冠军姚丽
说起姚丽的身世,可能她还不如大多数人,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年幼的姚丽早就开始干家务做农活了。
但也正因如此,姚丽有用不完的劲,而这一点也正好被她的体育老师所发现,认为姚丽是练体育的好苗子。
于是姚丽的体育老师便找上了姚丽的家人,那个时候的姚丽正面临退学的问题,但是此时体育老师表示,如果让姚丽跟着他去练体育的话,不仅可以免学费,甚至还能拿到补贴。
一听有这好事,姚丽的家人立马同意让姚丽去练体育,而姚丽的教练也是将其培养成举重的一把手。
本以为姚丽可以在北京奥运会上大放光彩,可在开始之前,姚丽却对外宣称自己受伤无法参加比赛,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只能表示遗憾。
可谁都没有想到,在之后的比赛生涯中,姚丽竟然参加举重比赛并且获得了金牌,可这个时候的姚丽,已经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迈娅马内扎。
甚至姚丽当着镜头表示自己代表的是哈萨克斯坦,甚至表示自己没有在中国训练过,面对姚丽的背叛,大家都怀疑当初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她究竟是不是真的受伤了。
不过很快姚丽就遭到报应,在一次比赛中,姚丽被检查使用违禁品,最终被开除队伍,她的下场无疑是非常的惨烈。
毕竟她的生活没有过好,甚至还背负了一身的骂名。
结语
既然国家培养了运动员,那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报效祖国,最起码不能背叛祖国,否则的话他们也不会落得一个好下场。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19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