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 傻大叔花525万买深圳1块地被嘲笑, 谁知创下十个全国第一

朱老大聊养护2024-03-23 11:36:00  64

1987年,在深圳土地拍卖会上,一块土地竟然拍出了525万的天价,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也不过几百块。

这场惊世骇俗的拍卖会被称为中国第一拍,竞拍者名叫骆锦星。有人叫他“傻佬”,并断言他的这笔巨款肯定会血本无归。

几十年后,骆锦星拍下的这块地身价翻了几十倍,让许多人始料未及。他的这一壮举,还直接推动了《宪法》修订,加速了中国改革的历史进程。

骆锦星是谁?这场天价拍卖背后隐藏着怎样跌宕起伏的故事?

一、甘冒风险,天价拍出黄金地段

20世纪70年代,僵化低效的苏联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转而成为社会建设路上的掣肘,照搬西方的资本主义又不适应中国的实际国情。

对此国家开始探索一条独立于西方和苏联模式的新道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改革”应运而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了改革的历史序幕。为了吸引外资,国家在广东、福建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利用地缘优势吸引了大量来自香港澳门的外商和侨胞投资。

深圳乘着政策的东风,借助港口优势顺势而上,从一个落后贫穷的小渔村跃升成为地区经济中心。

许多港商看中了这块颇具潜力的未来黄金地段,纷纷北上投资,希望从这场时代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1987年,深圳做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举动——公开拍卖土地使用权。按照当时的宪法规定,国有土地不允许在市场上进行流转,无论是租借或销售都严重违背宪法精神。

因此深圳此次的“顶风作案”也招来了诸多非议,不过基于当时外商强烈的用地需求,深圳地方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首次的土地拍卖吸引了大量竞拍者,其中不少都心怀忐忑,有的甚至是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前来,想看看究竟谁有胆量拿下这块烫手山芋。

这次拍卖的土地起价200万,以5万为一加。竞拍现场的激烈角逐开始了,土地价格从200万一路飙升至500万,这时距离拍卖开始只过了短短十几分钟。

价格加到520万时,许多人已经放下了手里的牌,这个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最初预期,再争夺下去也许会血本无归。

现场陷入了短暂沉寂,几次喊价后都无人应答。正当拍卖师最终落槌时,一个声音响起:“525万!”

在场众人纷纷回头寻找声音来源,无数镜头和话筒也蜂拥向竞拍者,每个人都想见证这颇具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525万成交”,拍卖师三次重复后一锤定音,土地使用权最终花落手持11号牌的竞拍者骆锦星。

有人立刻认出了他,骆锦星虽然不是什么名声在外的大人物,却也是当地颇有地位的企业家。曾经国家公务人员的身份加上此次冒险性的举动,让骆锦星陷入了不小的争议和风波中。

“卖国贼!资本家的走狗!把国家土地租给外国人,和以前的割地有什么区别!”许多不明就里的群众这样骂他,这种态度也代表了当时不少人的观点。

身为公职人员的骆锦星为何甘冒如此大的风险,以525万的天价拍下这块土地呢?这背后又是谁在授意?

二、力排众议,率先走出地产合作开发之路

从1979年改革之后,深圳就成为国家扶持的重点对象,当地的一切经济建设均以深圳为先。

为了支援深圳,地方召开了声势浩大的动员大会,许多临近区县的人才都被调拨参加深圳建设,骆锦星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他在惠阳担任交通和工业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工作稳定也颇有前途。

不过年轻时参加抗美援朝的经历让他有了一些改革冒险精神,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他愿意去时代的浪潮中闯一闯。

来到深圳后,骆锦星被任命为房管局副局长,专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来到新岗位后,骆锦星起初很不适应,一切都是陌生的,他甚至几次递交申请要求调换岗位,不过最终他还是在新岗位上留了下来。

因为很多外地干部和人员来到深圳,短时间内大量人口涌入导致了住房紧缺,上级安排骆锦星负责干部宿舍建设,并要求他在一年内完成300套的建设任务。

除了时间紧任务重,摆在骆锦星面前最大的障碍是资金。据他初步估算,这项工程至少需要200万资金,这还只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但当时的深证财政吃紧,全年总收入也才三千多万,一时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上级面前立下军令状的骆锦星急得焦头烂额,到处疏通筹措资金,结果委员会只批准了50万。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宿舍工程还是照常开工了,后续资金只能靠骆锦星资金想办法解决。

为了尽一切努力节省开支,骆锦星不得不在工程中身兼数职:建筑材料采购是他,工地现场的监工也是他,有时还要负责搬运。

每天和工人们混在一起热火朝天地工作,骆锦星仿佛又回到了紧张又活泼的战场,唯一让他发愁的就是钱。

在一次和香港朋友吃饭时,三杯酒下肚的骆锦星就倒起了苦水。朋友问他:“没有现金,难道没有其他资本了吗?香港现在的地产生意发展非常好,深圳的土地就是他们眼中的黄金。”

一语惊醒梦中人,骆锦星一拍大腿开始考虑起用地换钱的事。卖地肯定行不通,苦思冥想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提供土地合作开发。由港商出资,深圳出地,开发后获得的收益按比例分成。

不过这个方法是否可行还是未知数,建国后从未有这样的先例。但是山穷水尽的骆锦星觉得这是唯一解决的方法,于是他四处寻找政策依据,终于在苏联的历史中找到了类似案例。

有了这样的先例,骆锦星提交的合作开发方案很快批准通过,香港商人刘天达成为了出资方。

就这样,通过吸纳投资骆锦星获得了充足的建设资金。当时他们的这种开发房地产的合作方式有个名字,叫“补偿贸易”。

有反对者将这件事秘密汇报给了邓小平,本来希望借由中央的来惩治骆锦星这种“割地卖国”的行为。不过高瞻远瞩的邓小平没有被表面现象蒙蔽,他明确肯定了骆锦星招商引资的方法。

得到了最高领导人的支持,骆锦星终于敢放手一搏了。

三、事业越做越大,出任总经理

1980年,有了第一次合作的经验,骆锦星看到了地产开发的光明前景,于是联络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立了深圳经济特区房产公司,成为了深圳首家房地产开发公司,骆锦星担任总经理。

骆锦星公司开发的众多楼盘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东湖丽苑。

这处小区不仅地段位置佳,而且价格在同类住房中非常亲民,购买的住户还能够享受落户深圳的政策优惠。

于是购房者趋之若鹜,很快将东湖丽苑的房源抢购一空。

随着政策的逐渐松动,土地制度改革的步调也迈得更大。1987年,深圳第一个进行了土地公开拍卖。

这一举动犹如惊天暴雷,引发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许多人为此暗暗捏了一把汗。

此次公开拍卖的土地有两块,一块只有五千多平方米。这个面积显然不能满足骆锦星公司的建筑需求,最后被中国航天技术公司拍得。

第二块面积较大,占地面积在四万平米。这块地的位置处在深圳的黄金地段,风景优美、交通便捷。这块黄金宝地许多开发商都垂涎已久,所以围绕这块地的竞拍气氛尤其激烈。

作为深圳首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骆锦星自然也收到了竞拍通知。出发前他暗下决心,这块黄金宝地他势在必得。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现场情况还是让骆锦星倒吸一口气。宽敞的会场被前来竞拍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后来他才知道当天到场的足足有700多人。

在主持人介绍完土地情况后,拍卖正式拉开序幕。最终,骆锦星以525万的天价一骑绝尘拍下这块地,创下了当时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

事后许多人不理解骆锦星为何甘愿花这么大一笔巨款去买地,甚至暗地里嘲讽他是“傻佬”。

不过市场最终印证了骆锦星的商业眼光,几十年之后,骆锦星当初拍下的这块地身价翻了几十倍,这是许多人始料未及的。

而骆锦星这前无古人的的一拍,也成为新中国土地改革的重要助推力。此后《宪法》也因时制宜进行了修订,保障了土地流转的合法性,改革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结语

和很多人所想的不同,骆锦星并未从中为自己谋取私利,他在公司老老实实做到退休。离开公司后,他就过起了低调简单的退休生活,公司的股份他一点没留。

都说时势造英雄,骆锦星可以说是大时代中最具勇气的一批弄潮儿,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成为社会改革强有力的见证。功成身退,事了拂衣去,给我们留下一段颇有戏剧性的传奇故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1305.html
0
最新回复(2)
  • 废话小梦2024-04-02 12:18
    引用2
    1987年五百万比现在五百亿还值钱
  • 云飞四海2024-03-28 11:11
    引用1
    我想问19 87你怎么来的5百多万,就是现在也没几个人拿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