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宣布辞职,陆军参谋长扎曼宣布与反对党及民间人士沟通组建临时政府,全国抗议活动导致政局动荡。
8月5日,孟加拉国政坛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更迭大戏”,总理哈西娜在全国抗议的浪潮中宣布辞职,宛如一位在风暴中摇曳的船长最终选择放下舵盘。而新任陆军参谋长扎曼,这位刚披上战袍的“稳定使者”,迅速站出来,与反对派及民间力量握手言和,誓要共筑一艘名为“临时政府”的救生艇,引领国家穿越风雨。
这场政治风暴的酝酿,其实早在年初那场争议四起的选举中就埋下了伏笔。但真正点燃导火索的,是六月里孟加拉国最高法院那场“勇敢”却不得人心的决定——恢复“自由斗士”后代的公职特权,这一举动瞬间点燃了民众的怒火,抗议的火焰迅速席卷全国。
面对民众的怒火,政府试图以缩减配额的“小恩小惠”来平息风暴,但就像用一把小火苗去扑灭熊熊大火,效果微乎其微。抗议者们从对“特权制度”的愤怒,逐渐升级为对哈西娜政府全面不信任的呐喊,要求她下台的声音响彻云霄。
8月4日,抗议的浪潮达到了顶峰,暴力冲突如同脱缰的野马,吞噬了无辜的生命,包括14名勇敢的警察和近百名无辜民众。尽管宵禁的钟声已经敲响,但愤怒的民众依然如潮水般涌向街头,甚至冲进了哈西娜的总理府邸,仿佛要亲手揭开权力的神秘面纱。面对这失控的局面,哈西娜不得不选择“战略转移”,在安保的护送下,搭乘直升机飞向邻国印度,开启了一段“流亡之旅”。据说,她的下一站是英国,那里有她妹妹的家人,以及她远在美国的儿子,或许在那里,她能暂时找到一片宁静的避风港。
孟加拉国的这次“变天”,背后是多重因素的交织。一方面,“配额制”的争议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本已不堪重负的经济之上。在哈西娜执政的黄金十年里,孟加拉国经济虽有所增长,但近年来受全球疫情、俄乌冲突及经济衰退的夹击,失业率飙升,尤其是青年群体,3200万的未就业大军如同一片亟待灌溉的荒漠,对“配额制”的愤怒,实则是对经济现状不满的集中爆发。
另一方面,腐败的阴霾也笼罩在孟加拉国上空。从府邸勤杂工的巨额贪污案,到政府官员的丑闻频出,腐败如同蛀虫,侵蚀着国家的根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一次次失望中逐渐瓦解。
而哈西娜的“印度选择”,更是让这场政治剧增添了几分戏剧性。在提斯塔河项目的抉择中,她最终选择了上游控制者印度,而非技术实力雄厚的中国,这一举动不仅让人唏嘘,也再次印证了印度对孟加拉国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力。
如今,哈西娜虽已退场,但孟加拉国的政治舞台依旧风起云涌。扎曼的临时政府能否成为稳定局势的“定海神针”,还需时间验证。但无论如何,解决经济问题,消除腐败根源,才是孟加拉国走向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在这个全球化的逆流中,孟加拉国的故事再次提醒我们:面对外部冲击,唯有自身强大,方能屹立不倒。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08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