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月底,为了支援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指挥十四集团军在侯马地区作战,八路军总部电令344旅发起支援该战役的行动。
时任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在勘察地形后,选择在张店西南附近的町店伏击从晋城出发驰援侯马的日军。
从各方面资料记载来看,町店战斗无疑是一场胜仗,此次战斗共歼灭敌人500余人,击毁汽车20余辆,迟滞了日军的增援行动,配合了国民党军在侯马地区的作战。
不过,从当时八路军指战员的回忆录记载来看,町店战斗是一场不太完美的胜仗。
344旅当时是伏击,整体作战处于有利地位,伏击的还是日军108师团汽车以及骑兵一部分,可以说是十拿九稳,一开始打起来的时候,344旅作战的确是很顺利。
可没想到的是,日军后来很快就稳固了阵型,并向我军发动反扑,也因为日军疯狂反扑,344旅一度不得不撤出进攻阵地,当然此次伏击战我军本来就是有心算无心,是以日军此次战斗整体都是被我军压着打。
然而很遗憾,我军并没有全歼这股日军,因为战况陷入胶着状态,日军突围不成只好求援,加上沁水一部日军增援,我军无奈只能撤出阵地。
一
町店战斗,344旅集中全旅兵力,伏击战中却未能啃下敌人一支增援部队,自身伤亡达200余人。
这一战果也引起了八路军总部高度重视。
从1937年忻口战役失败后,国民党军基本上就全部撤过了黄河,仅剩下八路军部队在山西,根据中央指示,八路军应该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所以当时八路军各个部队纷纷深入敌后,建立根据地。
其中120师挺进晋西北,129师进军晋东南,115师则进行了分兵,其中一部分在聂荣臻率领下在五台山一带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其余一部分在罗荣桓率领下抵达吕梁山区,建立吕梁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115师分兵以后,各部分均独立活动,都有不俗的战绩。
其中344旅在分兵后,曾归属八路军总部指挥(当时叫十八集团军总指挥部)配合晋察冀军区进行了反击日军“八路围攻”的作战,并在同年年底建立了689团,到1938年1月,为了配合晋西、晋南作战第344旅进行小寨、温塘等战斗,兵员一度扩充至6000人。
1938年2月,344旅抵达晋东南,划归八路军129师指挥。
然而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344旅出了不小的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时任687团团长张绍东伙同团参谋长兰国清叛变,投靠了国民党军,后来情况不明。
张绍东1930年参加红军,逐渐在红二十五军崭露头角,并深得徐海东信任,张绍东的叛变也给徐海东带来很大的打击,他本人身体情况就不好,加上亲信部下叛变,心理上有点压力,以至于一病不起。
344旅旅长空缺出来后,八路军总部根据徐海东以及干部战士推荐,选定了接替张绍东任687团团长的田守尧任旅长。
可出乎意料的是,后来延安下达指示,否定了这一建议,改派杨得志接任344旅旅长。
也因为这个原因,344旅全旅上下都有些不快,特别是田守尧情绪上出现波动,毛主席听闻消息也很生气,他认为344旅山头主义严重,需要从严从重整治。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时任八路军总指挥的朱老总专程赴344旅视察,以便整顿。
二
有关张绍东、田守尧的故事,其实我们过去提的多了,这里也就不再多提。
当时,344旅之所以出现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关键还是在于部队教育问题,344旅的前身是红二十五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脱离大部队作战,伤亡很大,不少干部在提拔过程中都很仓促,片面重视作战能力,忽略了政治教育。
这么一来,也导致了344旅干部过于年轻的情况,像田守尧,他出任687团团长时也才23岁,又在同一年被选为旅长。
344旅干部年轻化既有他有利的一面,也有他不利的一面,总体来说,年轻气盛的问题不可避免,同时也缺少历练,遇到局势变化时不能很灵活的应变问题。
朱老总到344旅视察期间,也很重视这方面问题,并进行了重点整顿。
与此同时,朱老总还发现了344旅部队的问题,即不能适应新环境下分兵进行游击作战的需求。
从红军时期,游击作战一直是我军取胜的法宝之一,因为土地革命时期敌强我弱的原因,我们采用游击作战为原则,尽可能的利用自身优势,节节抗击敌人。
毛主席后来还总结出十六字的游击作战经验: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毫无疑问,344旅官兵指战员打仗很勇猛,也取得了许多不俗的战绩,但在过去却一直很习惯于打阵地战,不擅长游击作战,以至于每次作战,总会出现较大的损失。
开国上将刘震就曾回忆张店战斗时的场景。
1938年4月,344旅配合晋东南的129师粉碎日军对晋东南地区的“九路围攻”,也因为敌众我寡,当时上级明确授意344旅开展游击作战,吸引、迟滞敌人的进攻。
同年4月下旬,日军由长治向北进犯的敌108师团一部早我军打击下向晋城回窜,344旅当时接到命令,要求他们打击这股回窜之敌,4月28日,344旅在高平以北的张店抓住这股敌人。
344旅出动两个团,又是在事先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伏击敌人,与町店战斗一样,最初打的也很顺利,但敌人在初步稳定了阵型后,发动反攻,344旅两个团登时有些支持不住,虽然我军大量歼灭敌人,但最终因敌人增援,我军不得已之下只能撤退。
张店战斗与町店战斗一样,只能说是对敌进行了大规模的杀伤,却未能取得歼敌的战绩。究其原因,则是因为344旅采用了阵地战的方式,在武器装备、人员素质远逊于敌人的情况下,与敌人拼消耗,阵地战不利于我军发挥优势。
对于像韩先楚、刘震这样出身于红25军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果断,但显然他们面对新的抗战形势,短时间里是没有办法转变思维的,从运动战过渡到游击战上去的。
也正如几年后解放战争爆发后,我军从游击战转入运动战,同样出现很大的不适应。
三
黄克诚当年调任344旅政委时,就发现了部队存在的问题,当时他就提出了部队要改变战术、学习游击战。
奈何当时徐海东生病,黄克诚自己又是一个外来干部,许多344旅的老干部其实都不大服气,也就是毛主席所批评的“山头主义”严重。
1938年6月,朱老总赴344旅视察,主要帮助部队克服各种问题,在徐海东病重回到延安后,朱老总调整了344旅干部组成,并在全旅开展整训,并亲自授课,讲解游击战的精髓。
朱老总能力之强,其实毋庸置疑,他不单单只是凭借威望担任我军总司令,甚至于我军不少的战略战术,都是从朱老总那里奠定的基础。
无论是打游击战还是打运动战,朱老总总能运用自如,这是个很鲜明的例子。
时任344旅688团政委的刘震后来回忆起当年朱老总在部队的讲话,仍然感觉获益匪浅,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朱总司令在报告和讲课中,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作用、抗日游击战争的诸要素、抗日游击队的组织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联系三四四旅的经验教训,对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作了重要指示。”
朱老总在视察344旅后,总结了该旅过去作战的经验教训,并从中指出问题所在。
344旅过去作战仍然停留在过去打运动战的思维上,不能很好的贯彻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思维,全旅统一行动、统一作战,作战时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分兵作战或者说分散兵力作战不够,独立指挥较少。
“三四四旅的指战员大多数是红军时期入伍的,打过游击,要敢于把他们“撒,到群众中去,就象种子撒到春天的大地里,很快就会生根、开花、结果的。”
朱老总讲话中谈到了游击战的几点精髓,让刘震印象很深刻:
一、抗日游击战争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它是抗日的大众战及民兵战,“质上是抗日的群众运动。“离开了群众,就根本谈不上抗日游击战争,而抗日游击战争的全部秘密就在乎它是一种群众运动,一种群众抗日自卫的武装斗争方式。
二、日游击战争是整个抗日战争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主要条件之一。
三、抗日游击战争与其他战争有一个显著的不同之点,这就是它的最主要的作战要素,是政治要素。这就是说,抗日游击战争主要的是政治战争。
四、抗日游击战术的基本原则是“迅速、秘密和坚决”,即以高度的灵活性、机动性、坚决果敢地抓住敌人兵力薄弱、孤立突出的部队,消灭其有生力量。
344旅后来经过整训以后,部队作战有了很明显的提高,部队敢于以营、团为作战单位,分散执行任务。
1938年7月以后,根据总部指示,344旅开始分散活动,第687团南下豫北修武、焦作地区活动;第688团主力进入平汉铁路(今北京—汉口)以东之内黄、淇县地区,一部进入中条山;第689团进入冀南平原。
刘震当年根据上级指示,率领688团进军中条山,当时日军晋城、侯马兵分两路进攻,形势岌岌可危,为了配合国民党军在中条山作战,688团决心在极广大的作战区域施行游击作战。
“我们进中条山以后,以一个连在同蒲路以东袭扰敌人,主力位于中条山西部的垣曲、夏县、邑城地区,配合我党的地方武装坚持中条山斗争,阻敌南进。”
国民党军曾万钟部在中条山被日军包围后,刘震奉命救援,他仅率一个连的兵力,四处袭扰敌军,竟然迫使日军不得不撤退,曾万钟为此还专门派人到688团表示感谢。
不仅仅是688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344旅其余各团战绩不遑多让,各团分散行动以后,各自都有不俗的斩获,也正如当初朱老总在讲话时提到的,344旅各部队犹如种子一般,播撒到各地,收获上来的果实,要远远超过预计。
至1939年12月底,344旅兵力已经拓展至7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