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的“价格战”看起来似乎要告一段落。
继7月份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之后,大众、丰田、本田、奔驰、奥迪……越来越多品牌开始跟进。有的4S店已经放出话来,接下来会收回价格政策,开始涨价。
有人认为这是4S店的烟幕弹,目的是迫使正在犹豫的客户尽快下定。既然价格战停了,买车计划也可以暂缓了。
也有人真的开始慌了,担心接下来车价会反弹,明年买车或许会变贵。现在不买车,错过这个村可能就没这个店了。
其实,车市变化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复杂。价格战是否还会继续,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无论是车市大盘还是车企个体,都是希望销量向上的,那么只要抓住几个指标,普通人也可以判断车市未来的价格走向。
01 看车市销量、库存大势
首先看大势指标。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对经济带动能力强。
特别在如今消费疲软的背景下,汽车市场的增长则更加重要。反映汽车市场增长情况的最直接指标就是销量。
那现在的市场情况如何?数据显示,今年7月1-28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39.2万辆,同比去年下降3%,环比6月下降11%。反映出车市依旧存在较大承压。
另一方面,7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9.4%,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汽车流通行业仍处在不景气区间。
直白点说就是,车子卖不动,库存也还处在高位。
如果车市销量继续滞长,库存压力继续增大,影响的可不止是经济数据,还有不少4S店都得关门歇业,所以该打价格战的是不是还得打?即使车企不打,经销商为了活命也得打。
02 看车企销量、利润变化
宏观层面看车市大势和政策,微观层面我们就要看车企的销量和利润变化。
打价格战为的是提升销量,牺牲的是利润。
量价之间一定有一个临界点。打破了这个临界点,价格跌到一定程度,即使有销量规模,但企业无利可图,甚至亏本卖车,那就经营不下去;相反,销量跌到一定程度,即使单车有利润,也无法支撑其整个企业的经营。
车企有季度会、年中会、年末会,大方向的策略都是按照这些时间节点来制定和推出的。所以,无论是“以价换量”还是“保价缩量”,都只是阶段性的策略。
不是车企们不打价格战了,实在是之前的价格战的边际效果正在变弱,观望情绪越来越浓,再简单粗暴的降价,已经意义不大,所以需要“缓一缓”。
有行业人士透露,宝马7月涨价后一线数据下滑20%-25%。这是现在的宝马可以接受的。那如果接下的两个月继续下滑,宝马还是否可以继续承受呢?
等到发现保价缩量换来的效果又开始减弱时,自然又要切换回以价换量模式。
03 看车企“领头羊”的动作
弱势品牌是无法发动和主导价格战的。
这里所说的“领头羊”是指那些在市场中对价格有主控权的车企。比如特斯拉、比亚迪。
这些头部车企,有足够大的销量规模,足够高的利润,在市场上有话语权。具备打价格战的实力和条件,价格战的走向往往是由头部车企所主导。
比如去年的价格战是从年初特斯拉降价开始的;比亚迪的“冠军版”、“荣耀版”车型带动大量车企跟风。
所以只要这些“领头羊”有更高的目标或者当他们遇到压力时,价格武器就还是有可能被拿出来。
特斯拉目前全球市场的销量都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比亚迪有全年500万的销量目标需要冲刺。价格武器不是不用,只是看何时使用,如何使用。老大们动手了,其他车企必然跟进。
04 看新车的变化
基于上面三点,其实我们已经不难得出结论,车市未来中短期的价格走向还是会往下。
价格战还会继续,但未必还会以降价这种简单粗暴的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还要看未来新上市的车型具体变化。
几种价格战的变体可能会大量出现:各种现款车型的新版本上市,在价格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大幅提升配置和性能;新车型大幅增加车主权益,现款或旧款车型缩减车主权益折换成现金优惠,这些本质上仍然是价格战,只不过形式上避免了给人“降价”的印象。
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这四个指标对买车的指导:价格政策以月度、季度做调整,但大趋势还会继续往下走,买新款不买现款、旧款,因为新款车一定会更划算。(文/优视汽车 老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100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