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L DM-i、宋PLUS DM-i的发布会,透露出来了一个明显的信号,打了整整一年价格战的比亚迪,不想打价格战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主要是两点:
一个是,宋系列车型的价格不再往下调,反而有轻微回升,以宋PLUS DM-i为例,其24款入门车型的指导价为12.98万,25款的入门车型指导价为13.58万。
价格上调了6000元,配置增加了360度全景影像,减少了氛围灯和车载空气净化器。
另一个是,此前上市的秦L主销车型从秦PLUS的9.58万变成了11.98万,已经是抬升了秦系列市场的整体销售均价。
长期的价格战对所有企业都是一种摧残,消费者、企业都是消费市场的重要一环,想要行业良性发展,需要找到买卖双方的平衡点,一味的降价会压垮企业,生产、研发、销售没有利润就没有高品质的保证。
大规模工业生产线想要长期良性运转,一定需要利润的支撑,这是一定的。
过去半年,比亚迪新老车型交替,老车型去库存使用了简单粗暴的降价策略,引发了一定意义上的震荡,不少企业无法在比亚迪的价格战中生存。
不过,随着第五代DM-i的落地,比亚迪不再使用价格战。
第五代DM-i的策略是调整了发动机、电机的功率,“小发动机大电机”的策略在保证动力的基础上,降低了油耗,且优化了做工、用料以及操控表现,提升了产品价值。
这也意味着产品的定价将会稳定,且价格也会得到回调。
上半年,比亚迪内定了2024年目标,在去年360万台的基础上,预定今年销量400万台,根据目前的数据表现,1-6月比亚迪完成了160万台的销量成绩,按照预期今年销量将会在320万-330万左右徘徊。
预计,销量增幅将会达到一个瓶颈期。
去年,比亚迪完成的300万销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主销车型价格偏低,集中在秦、元、宋、海豚、海鸥等车型上。
且这些车型在价格战的过程中,价格也同样非常非常低。
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制造成本要远远高于燃油车,虽然比亚迪高喊“电比油低”,但这也只是一种营销策略。
油车的成本就是发动机+变速箱,这种机械生产的部件成本已经是洼地,即便是降到8万左右的大众宝来,依然有巨大的利润空间 。
但由电池包、电机、电控、内燃机所组成的混动系统结构,成本要比燃油车高不少,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运营压力。
所以,价格必须要回调。
当然,回调不是说涨价,而是为了守住企业该有的利润红线,企业盈利才有可能生产出高品质车型。
一台车辆想要减配非常简单,白车身用料、测试标准、测试强度、零配件标准、工艺级别,不只是减配用料这么简单。
所以想要打价格战,企业有100种方式,但最后牺牲的一定是消费者自身的利益。
目前,新能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了50%,拥有强势的发展动能,且均价已经比燃油车时代更高一些。
这意味着中国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已经拥有和外资燃油车直接抗衡的能力,那么放弃价格战,转向品质战就非常有必要。
中国拥有强大的电池、电机、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技术推动力,本身在外资企业面前就竞争力十足,在拥有代差优势的燃油车面前,市场优势已经很明显。
一味的价格战只会损伤整个行业的元气,所以宋系列的上市,其实也标志着比亚迪的价格战,可能将会停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95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