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晓博
各地2024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发布了。省级层面,除青海外都已经披露了数据。
上半年,全国GDP的增速为5%。如果以这个增速划线,至少有12个省市区增速跑输了全国。
实际增速方面,内蒙古名列第一,达到了6.2%;重庆和西藏并列第二,均为6.1%;其次是江苏、山东、湖北、甘肃,均为5.8%。
名义增速方面(不剔除物价因素,直接用今年上半年GDP除以去年上半年GDP,减去1),西藏增速第一,达到了11.2%;其次是甘肃的6.6%、内蒙古的6.5%。
实际增速垫底的,是黑龙江,增速只有1.5%;其次是山西,增速为1.9%;海南为3.1%、云南为3.5%、广西为3.6%、广东为3.9%。
名义增速垫底的,是山西,增速为-4.3%。也就是说,山西GDP的数值今年比去年出现了大幅下滑,去年上半年是11688.56亿元,今年上半年是11186.85亿元,少了501.7亿元!
河南省的GDP也是下降的,去年上半年是31326亿元,今年上半年是31231.4亿元,下降了94.6亿元,名义增速为-0.3%。黑龙江省上半年的名义增速为0.5%,接近于零增长。
为什么有些地方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差异巨大?
比如河南省上半GDP实际增速为4.9%,但名义增速是-0.3%?GDP的数据今年低于去年?
大多数时候,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的差异,来自物价波动。比如煤炭的价格波动性就比较大。假设某一年份,煤炭价格上涨了10%,某地第二产业只生产煤炭,产量维持不变的情况下,第二产业GDP的增长速度为零,但实际收益上涨10%,拉动GDP增长。反之,煤炭价格下跌,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GDP实际增速不变、但名义增速会下降。
由于各地产品存在差异,所以各地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的差异不同步。
另外,GDP的初步核算数和最终核算数存在差异。有些地方,在遇到最终核算数显著低于最初核算数的时候,往往不公布最终核算数。媒体在计算名义增长率的时候,使用的往往是初步核算数。
今年是第五次经济普查年,一些给GDP注水的地方,今年会“现原形”。于是,有些地方提前挤水分,把去年已经公布的“初步核算数”调低了,但没有正式宣布。于是就出现了实际增速不错,但GDP却“减少了”的怪现象。
比如河南和山西,名义增速为负,除了物价因素影响外,可能都存在经济普查因素的影响(挤水分)。
下面着重分析一下广东、河南、山西、黑龙江这几个“失速省”的情况。
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已经34年了,今年上半年依然如此,但正被江苏逼近。
今年上半年,广东的经济增速只有3.9%,名义增速3.7%,增量2332.7亿元;而江苏省这三个数据分别为:5.8%、4.7%、2861亿元。广东和江苏GDP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让人担心广东经济第一省的宝座不稳。
广东增速下滑主要是第三产业增长乏力 ,上半年只有2.7%。其中房地产的拖累严重,上半年,广东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6.8%。其中,商品住宅投资下降18.7%,办公楼投资下降0.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11.1%。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0.6%。
消费和投资也不太理想,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只有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5%。
广东上半年的增长主要靠深圳拉动,这种局面已经维持了两年。今年上半年,深圳GDP增量超过1000亿元,占全省的43%。从全国范围看,深圳GDP增量仅此北京、超过上海位居第二。深圳GDP增速在四大一线城市里名列第一,名义增速在10大城市里名列第一。
广东增长乏力更深层的原因是:除了深圳外,其他城市经济转型都还在“负重前行”中,需要进一步努力。
广东最大的优势是市场化程度高,政府对市场干预少,拥有大量的城中村和小产权房(政府从土地中获得的收益少、居住成本低),人口红利充沛,老百姓容易谋生。如果这些因素不改变,时间将站在广东这边,未来依然可期。
顺便说一句,如果江苏的GDP超过广东,那才是统计上的大笑话。因为从税收、资金总量、商务活动强度、发明专利、商标拥有量等核心经济指标上看,江苏经济总量都应该只有广东的75%左右。
从表面上看,河南今年上半年经济蒸蒸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5%、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6%、全省民间投资增长9.0%。
但河南上半年的GDP却比去年少了近95亿元,这看起来很诡异。
一个重要的原因,估计是去年的数据被挤水分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富士康产能的转移,造成了河南出口额的大幅下降。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上半年河南进出口总额3253.18亿元, 同比下降13.8%。其中出口机电产品1112.8亿元,下降30.4%,占全省出口值的55.4%。其中,手机565亿元,锐减49.1%。而在此之前,手机出口一度占到河南出口比重60%左右。
不过,据说富士康把产能转移到印度后,印度工人比较懒散,造成优良率大幅下降,富士康有吃郑州回头草的意思。近日,富士康和河南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亿元在郑东新区建设新事业总部大楼,包括总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战略产业发展中心、战略产业金融平台等7大中心。
山西上半年GDP增速只有1.5%,其中第二产业增长了1.9%,第三产业增长了2.0%。但GDP的数值反而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2亿元,名义增速为名义增速 -4.3%。
其实2023年山西经济也出现类似的怪异现象,实际增速5%,名义增速只有0.2%,GDP增量只有55.6亿元。
这里面或许有挤水分的因素,但煤炭价格下跌也是山西经济低迷的重要原因。2021年到2022年,煤炭价格飙升,让山西日子很好过,名义增速全国领先,地方财政赚得盆满钵满。
但2023年以来,煤炭价格大幅下降,虽然去年年底有过一波反弹,但距离2021年到2022年高位还差很远。这是山西经济从去年以来名义GDP增长乏力、甚至下滑的重要原因。
山西经济高度依赖煤炭,创新能力不足,经济周期跟能源周期一致。
黑龙江上半年的经济增速为1.5%,名义增速只有0.5%。
拖黑龙江经济后腿的是第二产业,同比下降了4.0%。其中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3.2%,是第二产业中最低迷的行业;制造业增长也比较乏力,同比增长0.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7%。
今年春节前后,哈尔滨旅游爆红,出现了著名的“尔滨现象”。但整个上半年,黑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同比增长了1.5%,其中商品零售同比增长0.4%,餐饮收入增长10.3%。
可见,游客涌入的确带动了餐饮业,但对消费、特别是整体经济发展影响极为有限。一是因为哈尔滨的旅游业是季节性的,二是旅游业本来就是低增加值产业,能赚人气、但很难拉动经济发展。除非你的吸引力是全天候的、跨国的。
拉动经济发展,还是要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如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支撑经济持续向好的底层逻辑是制度,它的表现形式是营商环境,是政府的服务意识、契约意识。一个地方楼市值不值得投资,也要看这个底层逻辑。
在这些方面,河南、山西、黑龙江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8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