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暑期爆火新片《抓娃娃》, 才明白: 在笼子里养孩子, 不疯才怪

岚君聆听2024-07-28 22:28:46  106

在这个暑期档,一部名为《抓娃娃》的电影横空出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迅速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该片不仅票房飙升,更在观众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尤其是那句由知名教育人士董宇辉提出的扎心忠告——“在笼子里养孩子,不疯才怪”,在影片的映照下更显意味深长。

影片通过沈腾和马丽饰演的富豪夫妇马成钢与春兰,为了培养小儿子马继业成为优秀继承人,不惜编织谎言、构建虚假贫困环境的故事,深刻揭示了家庭教育中的种种误区与困境。

1. 过度控制与束缚:爱的双刃剑

影片中,马成钢夫妇的初衷无疑是出于对儿子的爱,但这种爱却逐渐演变成了过度的控制与束缚。

他们不仅伪造了贫困的家庭环境,还聘请了教育团队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甚至不惜欺骗和干涉孩子的兴趣与梦想。

这种“以爱之名”的操控,正如董宇辉所言,将孩子置于无形的牢笼之中,最终导致了孩子内心的崩溃与反抗。

心理学家张怡筠曾指出:“大多数父母焦虑的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内心不够强大,在诸多比较环境中迷失教育方向,从而失去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开始变得焦虑不安。”

这种焦虑情绪,最终通过过度的控制欲传递给孩子,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沉重负担。

2. 愧疚式教育的误区

影片中,马成钢夫妇为了培养儿子的孝心,不惜穿着破旧衣物,刻意营造贫困氛围,这种愧疚式教育方式令人深思。

愧疚感会严重摧残人的身心健康,其负面影响远超恐惧和悲伤。

正如心理治疗大师海灵格所言:“孩子是家庭的保护,他们有时宁愿做出自我牺牲的事,也要去拯救和保护自己的父母。”

这种沉重的爱,不仅让孩子背负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也剥夺了他们享受真正快乐与自由的权利。

真爱里没有愧疚,只有轻松自在,父母应当学会以真诚的爱和付出,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 教育的本质是快乐与成长

《抓娃娃》中,马继业在发现真相后的崩溃,是对长期以来被操控生活的反抗,也是对自由与快乐的渴望。

正如《海边的卡夫卡》所描述的那样:“孩子就像一棵小树苗,家庭环境就是浇灌的水。合理的教育方式,就像是适合植物生长的环境,过度的浇水,不适宜的温度,都会让树苗早早枯死。”

最通透的教育,应当是庇护孩子的快乐,让他们在爱与自由中成长。

正如《奇葩说》辩手席瑞所言:“人一辈子快乐的时间是很少的,挫折、沮丧、不如意、匮乏感其实一直围绕在我们身边。父母对于孩子而言,只能是生命中一段时间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所以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给他带来快乐,让他的精神世界充盈起来。”

4. 尊重与放手:教育的智慧

影片的最后,马继业在揭穿真相后,重新接触到了自己热爱的运动,脸上再次露出了笑容。这一幕不仅是对他个人意志的肯定,也是对家庭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

父母应当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与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与空间去探索和成长。

北大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对待女儿的态度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坦然接受女儿的普通,不焦虑、不强迫,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

真正的责任心,是合理的责任心,该父母承担的部分,父母负起责任就好,而不是打着责任心的旗号,过度介入孩子的生命。

总结

《抓娃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主题,为我们揭示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董宇辉那句“在笼子里养孩子,不疯才怪”的忠告,如同一记警钟,提醒着每一位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保持理性与克制,避免过度控制与束缚。

家庭教育应当是建立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的,父母应当学会放手,让孩子在爱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正如那句老话所说:“除了生病之外,你所感受的痛苦,都是你的价值观带给你的。”

拥有正确的教育观,才能成就一个健康、快乐、有创造力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683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