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从来就与政治丝丝相扣,环环相连。反对政治干预奥林匹克事务说来容易,但真正做到摆脱政治干扰却相当不容易。
身为贵族的基拉宁深知其中的利害,也深谱其中的艺术。
当被隔绝了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之后,不仅是中国人,而且所有热爱奥林匹克运动的人,都对基拉宁勋爵肃然起敬。因为,是他改变了奥运历史。
基拉宁勋爵,1914年7月30日出生于伦敦,先后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1935年开始记者生涯。1952年,基拉宁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7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
如同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一样,他赤诚地忠实于奥林匹克理想,将全身心献给了奥林匹克事业。
与保守的理想主义者布伦戴奇相比,基拉宁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能适应正在发生巨变的大千世界和奥林匹克运动新格局。
他反对政治力量干涉奥林匹克事务;支持奥林匹克大会,倡导建立运动员委员会;倡导妇女也能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此外,他还支持冬季奥运会,倡导根据时代的变化修改关于业余运动员身份的规定。
从1972年到1980年,基拉宁仅担任了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但这正是奥林匹克运动高速发展和急剧扩张的历史阶段。
面对规模越来越大的奥运会,他经历了比前任们更多的艰难,承担了更大的压力。
蒙特利尔奥运会险象环生的组织筹备工作和莫斯科奥运会所受到的大规模抵制,使得基拉宁勋爵患上了冠状动脉硬化症。
在任期里,基拉宁勋爵实现了自己的一大愿望,那就是使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怀抱。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以通讯表决的方式通过了1979年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在日本名古屋的决议,承认会址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
另外,将会址在中国台北的奥委会更名为中国台北奥委会,使用新的旗帜和歌曲替代原来的旗帜和歌曲,使海峡两岸的中国运动员获得了在奥运会上同场竞技的机会。
在莫斯科告别了自己的奥林匹克生涯之后,基拉宁勋爵回到了故乡都柏林。他的继任者,是西班牙人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等待萨马兰奇的,将是时代对奥林匹克运动更大的挑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975228.html